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工具显微的用途和检测微小零件的影响因素的深入讨论,以及对它在微小零件外螺纹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的论述,旨在提高读者对工具显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工具显微,可以提高精密测量和质量控制的水平,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 标签: 万能工具显微镜 光栏 立柱 中径
  • 简介:摘要:显微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的眼睛,其中,透射电子显微(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 TEM)是应用最广泛的、具有纳米级别表征能力的显微,常用于生物、半导体、材料学领域。 TEM技术发展涉及电子腔、电磁透镜、 HRTEM、 STEM等方面,近些年来球差矫正技术的发展使得 TEM的分辨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本文针对 TEM样品杆专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是因为样品杆是 TEM观测中用于承载样品,实现特殊观测需求(如原位观测,力学、热学、电学测试)的重要部件,价格昂贵,有的原位样品杆的价格甚至占到 TEM整体价格的一半,并且国内 TEM样品杆技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发展趋势以及在各国的分布情况,介绍了几个重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其次对专利技术发展路线进行梳理总结。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利审查提供参考。

  • 标签: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衍衬像 样品杆 样品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系统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给能源的稳定供应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储技术作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 标签: 储能技术 电力系统 应用方向 新能源
  • 简介:摘 要: 4 号机组 C 级检修期间,检查 4 号机转子引线时,发现转子引线负极靠近滑环侧穿轴螺杆及螺帽上有部分电蚀痕迹。立即组织检修人员对转子引线进行全面排查。最终确认故障点位于滑环下端靠近大轴外侧穿轴螺杆及大轴外侧螺帽螺牙处,故障面积共约 2C ㎡。响水涧公司对转子引线负极穿轴螺杆及螺帽按照原尺寸进行重新加工。对重新加工后的螺杆及螺帽进行镀银处理,以增加其导电性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阑尾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50例行腹腔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不良情绪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纽卡斯尔临床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阑尾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胃肠道 功能恢复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腹腔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