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孔两种方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比病例选择在2018.6~2020.6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实施孔两种方式的患者分别归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方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P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椎间隙高度与孔高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融合时间以及同时间中椎间隙高度与孔高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PLIF,TLIF的操作更为简单,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经后方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失稳症
  • 简介:目的探讨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2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经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腰椎及下肢VAS及ODI评分,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32min,平均99.2±20.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3±11.2ml,住院时间3~9d,平均4.2±4.1d,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腰椎退变,关节突增生,内聚造成腰椎椎管或侧隐窝,孔狭窄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对于症状较轻的腰椎管狭窄症可通过卧床休息,局部理疗,使用改善局部循环,脱水,止痛等药物治疗,但对于症状严重,使用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措施不能缓解的腰椎管狭窄症,需行手术治疗。既往多使用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但术中创伤大,出血多,对关节突关节破坏严重,需行体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慢,费用高。随着孔镜技术发展,镜下磨钻等镜下动力设备的广泛运用,使得孔镜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备可行性。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对2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后路经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2名骨科医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MRI影像独立进行分析,确认腰椎间盘椎管侵占率〉50%者,评估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行经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进行MRI或者CT复查,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进行MacNab评分,评价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每个节段6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或CT显示突出椎间盘髓核被切除,硬膜囊、神经根未再受压。术后1天、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9±1.0)分、(1.8±1.4)分,均较术前(6.5±2.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64例,良3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结论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内镜下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VAS,JOA评分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入的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筛选出82例研究对象,并将其分孔组和组,每组41例。孔组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组采取经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孔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组和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显效率、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VAS、术后1个月JOA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VAS和JOA,但脊柱内镜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

  • 标签: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老年 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接受孔镜后路与侧后方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到骨科接受诊治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此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侧后方治疗,观察组接受孔镜后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时腰椎功能略优于对照组(P<0.05),但长期来看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孔镜后路时临床相关指标更优,但长期来看临床疗效结果相近,应结合患者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 标签: 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通道下融合术(MIS-TLIF)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CT评价有无终板损伤,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情况及有无移位、断裂,融合器有无移动、下沉以及融合情况等。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9例患者中25例(14.0%)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3例(1.7%),切口相关问题4例(2.2%),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3.9%),术后尿潴留1例(0.6%),椎管内血肿1例(0.6%),术后残余疼痛麻木9例(5.0%)。术后随访期内大多数患者VAS、JOA、ODI评分较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腰椎 并发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116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OLIF[OLIF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65.2±8.7)岁;Lenke-SilvaⅡ型41例,Ⅲ型15例]和60例采用TLIF[TLIF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61.3±11.6)岁;Lenke-SilvaⅡ型43例,Ⅲ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并发症;分析两组的各自手术前后的腰椎矢状位、冠状位Cobb角和顶中心偏移距离。结果OLIF组和TLIF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7±1.6)分和(8.1±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5)分和(2.2±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和TLIF组ODI分别从术前47.5%±9.1%和52.6%±5.8%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22.4%±6.7%和25.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位Cobb角,术前OLIF组为8.6°± 5.7°,末次随访时为23.6°±4.3°;TLIF组术前为9.2°±4.2°,末次随访时为21.3°±4.8°;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腰椎冠状位Cobb角,OLIF组术前为16.4°±9.6°,末次随访时为2.8°±2.1°;TLIF组术前为15.2°±7.8°,末次随访时为6.4°±2.7°;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1)。顶中心偏移距离,术前OLIF组为(26.3±9.4)mm,末次随访时为(4.3±1.9)mm; TLIF组术前为(23.4±5.5)mm,末次随访时为(7.5±4.2)mm;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3)。OLIF组融合率为97.7%(127/130),TLIF组为91.1%(164/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OLIF组为16.1 %(9/56),TLIF组为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融合器塌陷率12.3% (16/130),TLIF组融合器塌陷率21.9%(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 0.03)。结论OLIF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手段,与TLIF相比可实现类似的临床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腰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矫正。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人员中应用孔镜技术展开治疗,并分析该方式对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研究展开时间段设定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设定60例LDH人员为分析对象,组别划分依据随机方式,即对照组30例取常规开窗术,观察组30例孔镜技术治疗,以此分析各组别人员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对LDH人员进行治疗时,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机体疼痛,提升机体舒适度,其应用价值较为理想。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孔镜下治疗第5腰椎与第1骶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42例,单纯行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记录术前、出院时、5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出院时、5年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5年随访时门诊及电话随访,疗效评定根据Nakai评分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过程中转为开放手术的情况,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见椎间隙感染等。L5~S1髓核摘除手术时间为(50±17.8) min,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为(3.0±1.0)次,切口长度为(0.70±0.21) cm,住院时间为(6.8±3.2) d,手术费用为(2.62±0.56)万元。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术前、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5年随访时均效果明确;Nakai评分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23%。本组2例在术后3个月内复发,均给予采用孔镜下翻修。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微创手术 椎间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疼痛程度是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自2022年2月到2023年11月期,来我院就诊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实验组采用孔镜技术治疗,比较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指数相差无几(P>0.05),实验组的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小于比较组(P<0.05 )。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照比较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善疼痛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皮内镜髓核摘除术f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er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e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采取经皮间隙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2例IJ5,s,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2(21—55)岁;平均病程9.3(5—16)个月。42例均为单倾II,突出或旁中央型,突出21例,脱出15例,游离脱垂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7(50~100)min;平均出血量10.8(5~2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2—7)天;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4(5~13)个月。出院时VAS评分为(3.0±0.6)分,与术前(7.2±1.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熨(P〈0.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0±0.8)分,又有进一步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6±4.4)分,较术前(64.8±5.5)分有明显改善(P〈0.001)。术中s。神经根挫伤导致躅跖屈肌力下降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好转;硬膜囊撕裂1例,但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复发再次行翻修术。结论间隙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于髂嵴较高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并对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患者腰痛情况进行评分对比,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03月-2023年03月。结果 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术前,ODI指数较术前也有所降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经术后治疗和护理均得到好转。结论 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减轻疼痛。

  • 标签: 经皮脊柱内镜 椎板间入路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行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未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临床疗效很好,治疗有效率达到93.8%。结论微创孔镜下手术对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且并发症少、无复发。

  • 标签: 椎间孔镜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观察,探讨孔内镜手术孔、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腰椎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按脊柱序列正常、无畸形、无移行的要求共纳入100例正常腰椎的横断面MRI资料和100例正常腰椎正侧位X线图像资料。选取L2/3~L5/S1节段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的,分别测量椎间盘上、下缘的孔宽度最小值(Gs、Gi)、神经根-椎间盘距离(Hs、Hi)、神经根-关节突距离(Is、Ii)和靶角(Js°、Ji°)。选取L4/5和L5/S1节段正侧位X线图像,分别从正位和侧位测量分析髂脊-椎间盘距离(Qa、Qb)和靶角(Ra°、Rb°)。结果MRI横断面图像资料分析显示Gs均〉Gi,其中L4/5节段Gi最小[(2.72±1.40)mm],L2/3节段Gs最大[(5.16±1.53)mm]。神经根-椎间盘距离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椎间盘下缘层面距离最近。L2/3和L3/4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背侧;而在L4/5和L5/S1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腹侧。Is〈Ii,其中L4/5节段Is最近[(-2.55±4.94)mm],L5/S1节段Ii最远[(-8.23±11.11)mm]。椎间盘上、下缘横断面靶角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L2/3和L3/4节段Js°〉Ji°;L4/5和L5/S1节段Js°〈Ji°。正侧位X线图像分析显示L4/5节段位置与髂脊约处于同一高度,L5/S1节段靶角明显大于L4/5节段。结论下腰椎(L4/5和L5/S1)孔变小、神经根与椎间盘更近、靶角变大变陡,手术更复杂、难度更大;行经皮孔镜手术时需采用环锯扩大椎孔,使工作通道充分进入椎管内,减小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施行经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融合器后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治疗腰椎管内病变研究。方法以4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所有患者行治疗,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20例采用全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全脊柱内镜联合微镜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腿痛情况、腰痛情况及腰椎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腿痛、腰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全脊柱内镜及显微镜辅助下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腰痛及腿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且腰椎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脊柱内镜 显微镜 腰椎管内病变 腰椎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脊柱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治疗腰椎管内病变研究。方法 以 4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期,所有患者行治疗,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 20例采用全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20例全脊柱内镜联合微镜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腿痛情况、腰痛情况及腰椎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腿痛、腰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全脊柱内镜及显微镜辅助下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腰痛及腿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且腰椎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脊柱内镜 显微镜 腰椎管内病变 腰椎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正中腰椎融合术(PLIF)、开放孔腰椎融合术(TLIF)和通道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 标签: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