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除(PPV)治疗伴有玻璃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伴有玻璃积血的PCV 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了玻璃切除,其中8眼联合视网膜造孔引流,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硅油填充;其余22眼仅进行单纯玻璃切除和手术灌注液眼内填充,视网膜下出血未进行处理。随访3~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底形态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玻璃积血均被清除,8眼视网膜下出血顺利排出,其余22眼中2眼发生复发性玻璃积血,20眼视网膜下出血逐渐吸收减少。末次随访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t=6.295,P<0.01)。结论玻璃切除是伴有玻璃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血管病变,脉络膜,息肉样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术 出血,视网膜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切除预防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术后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PVR)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严重开放性眼外伤48例(48只眼)。所有患者已行清创缝合,二期玻璃切除中接受预防性切除僵硬、破损或嵌顿的视网膜。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BCVA,logMAR),PVR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2,P<0.001),术后6个月视力为1.83±0.60,优于术前的2.62±0.24(P<0.001)。随访期内14例(29.17%)发生PVR,其中10例因PVR而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开放性眼外伤切除病变的视网膜是预防术后发生PVR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眼损伤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切除术,预防性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液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相关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玻璃切除的眼底病患者67例(67只眼),年龄(54.37±11.70)岁,男性38例,女性29例。其中PDR患者45例,未经治疗者(29例)为患病组,玻璃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7 d者(16例)为治疗组;其余22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6例患者(每组12例)玻璃液内microRNA(hsa-miR-24-3p和hsa-miR-197-3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7例患者玻璃液内TGF-β及VEGF-A水平。采用RNAhybrid、miRanda及TargetScan7.2数据库预测hsa-miR-24-3p和hsa-miR-197-3p的靶基因,对靶向mRNA进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个组间生长因子以及microRNA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生长因子浓度与microRNA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使用Pe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对照组玻璃液内VEGF-A、TGF-β、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分别为(158.15±17.72)pg/ml、(640.47±24.80)pg/ml、0.81±0.11、1.07±0.15,患病组分别为(1047.54±26.61)pg/ml、(3553.17±92.61)pg/ml、8.50±2.33、12.23±3.38,治疗组分别为(778.10±27.73)pg/ml、(3376.02±78.83)pg/ml、4.54±0.67、3.90±0.65。其中患病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355.581,440.538,7.546,7.546;P均<0.05);治疗组玻璃液内VEGF-A、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较患病组显著降低(P均<0.05),TGF-β浓度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玻璃液内VEGF-A浓度与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0.51;P<0.05),TGF-β浓度也与两者呈正相关(r=0.40,0.42;P<0.05)。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hsa-miR-24-3p、hsa-miR-197-3p的靶向mRNA在VEGF及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对于PDR患者,hsa-miR-24-3p、hsa-miR-197-3p是VEGF-A、TGF-β的相关microRNA,并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子,抗VEGF治疗可显著降低PDR患者玻璃液内TGF-β相关microRNA(即hsa-miR-24-3p、hsa-miR-197-3p)的表达水平,但无法有效降低玻璃液内TGF-β水平,提示联合抗TGF治疗可能对延缓PDR进展有一定意义。深入探索并验证hsa-miR-24-3p和hsa-miR-197-3p的靶向mRNA在VEGF及TGF-β信号传导通路富集的部分,可为研究PDR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22-929)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生成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 微RNAs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微创悬吊治疗人工晶状脱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人工晶状脱位31例(31只眼),均采用以8-0聚丙烯缝线行"单向四环"技术联合无线结巩膜间"Z"字缝合的改良微创悬吊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BCVA, logMAR)为0.48±0.31,优于术前的0.74±0.46(P=0.001);眼压为(17.65±1.85)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17.77±3.92)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76.87±437.95)个/mm2,低于术前(2 601.39±470.61)个/mm2(P<0.001);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微创悬吊治疗人工晶状脱位早期效果良好,可改善视力,无并发症。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晶状体,人工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及常染色隐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RB)家系BEST1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BVMD一家系(4例患者和6名家系成员)及ARB一家系(2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共计6例患者和8名正常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其病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眼电图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基于靶向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行基因测序,与数据库对比,筛选可疑致病突变位点,并对家系其他成员行Sanger验证。结果BVMD家系先证者临床表型为典型BVMD,其余患者临床表型为多灶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4例患者及2名家系成员均携带BEST1基因第3号外显子c.240C>G (p.F80L)(M1 )杂合错义突变,该变异为首次报道,定义为可疑致病突变。ARB家系先证者及另1例患者均为AR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携带BEST1基因第5、2号外显子c.584C>T (p.A195V)(M2)、c.139C>A (p.R47S)(M3)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第3号外显子c.235dupT (p.S79Ffs*153)(M4 )移码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其中M2为已报道致病突变位点,M3致病性不明确,M4为首次报道。结论BEST1基因突变是导致BVMD及ARB的主要原因,不同突变位点可导致不同临床表型;BVMD及ARB具有遗传及临床表型异质性。

  • 标签: 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 BEST1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