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伤性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是以眼外伤为直接原因引起的PVR。视网膜脱离是外伤性PVR的独立危险因素,外伤性PVR是开放性外伤眼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际对于开放性外伤眼的玻璃网膜手术时间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而延迟玻璃网膜手术时间可错过外伤性PVR的治疗时机。本文阐述外伤性PVR的概念和治疗问题、临床研究发展和治疗原则探索,以期提高临床对外伤性PVR的认识,掌握外伤性PVR的治疗重点,为眼科医师开展工作,提高外伤性PVR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是发生在视网膜上的无血管纤维增生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胶质细胞在玻璃视网膜上增殖和牵拉。基础研究证实PVR的形成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主要包括NF-κB信号通路,MA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凝血酶及其受体通路,TGF-β及下游信号通路,North信号通路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本文总结了PVR形成机制中的主要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为PVR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增生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网膜手术联合玻璃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切割术联合玻璃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等的并发症,也是造成RRD复位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在PVR相关的视网膜增生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雷帕霉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选择性地结合细胞蛋白FKBP-12,和FKBP-雷帕霉素相关蛋白(FRAP)的FKBP12-雷帕霉素结构域(FRB)直接结合变构从而抑制mTOR活性。雷帕霉素具有多种衍生物和类似物,通过对mTOR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发挥抑制细胞增生和调节细胞周期等作用,在PVR中对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PVR中胶质细胞的修复、炎症细胞的抑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近年来,雷帕霉素在多种眼病中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对其在眼部给药方式的探索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证据逐渐全面。本文就雷帕霉素对PVR中RPE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保护作用、用药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视网膜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引起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及复发的常见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本文对目前报道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相关MAPK、Notch、Akt、BMP、RhoA/ROCK、PKA、JAK/STAT等信号通路在PVR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阐述其在PVR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459-封三)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方法使用美国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收录的PVR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机构、期刊和作者影响力,引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分布、聚类分析及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共检出PVR相关文献905篇,研究文献语种以英语为主,美国作者发文量最多,中国作者文献量位列第2;在所有有基金资助机构的文章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列第1;引文自2009年逐年上升,自2013年明显增多;引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为《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总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哈佛大学,对作者进行引文量统计分析亦显示引文量排名前5位的作者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眼科系、麻省眼耳医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统计出高频主题词41个,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主题词主要聚类于PVR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治疗及管理4个类别;关键词网络图及Overlay图均表明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上皮-间充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和纤维化则是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文共聚类于12个共引组。结论PVR研究文献逐年增长,研究热点为PVR发生的分子机制、预防及神经保护等,可能为今后PVR研究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核糖核酸(RNA)干扰的方法,确定蛋白激酶Ca小干扰RNA(PKCαsiRNA)的体内最适作用浓度.探讨PKCαsiRNA对增生玻璃网膜病变fPVR)防治作用。方法选择5~6周龄的C57BL/6j小鼠36只,通过玻璃内注射分散酶诱导做成PV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六组,每组6只小鼠,在1周后,5个治疗组的小鼠接受2肛lPKCαsiRNA的玻璃腔注射.眼内终浓度分别为50nmol/L、100nmol/L、150nmol/L、200nmol/L、300nmol/L,而对应的阴性对照组接受的是2μlsiRNA,比较各组的PVR发生率;4周后取小鼠眼球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OCT)包埋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的PVR发生率为100%,50nmol/L浓度组PVR发生率为100%,100nmol/L浓度组、150nmol/L浓度组、200nmol/L浓度组PVR发生率都为66.67%。300nmol/L浓度组的PVR发生率为50.00%。不同浓度组的PVR发生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50nmol/L浓度组视网膜全部发生脱离,100~300nmol/IJ浓度组部分视网膜脱落.眼球结构基本完好。结论浓度为100~300nmol/LPKCαsiRNA通过玻璃腔注射PKCαsiRNA对增生玻璃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细胞增殖 蛋白激酶Cα小干扰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切割手术(PPV)后玻璃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0,P<0.01)、术前高HbA1c水平(OR=1.878,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OR=8.310,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OR=3.030,P=0.019)、糖尿病病程(OR=1.044,P<0.01)、高血压病史(OR=1.802,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OR=18.377,P<0.01)、术前合并NVI(OR=7.488,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OR=1.628,P=0.023)、NVD伴出血(OR=2.691,P<0.01)、术毕玻璃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OR=0.181,P<0.01)、术毕玻璃腔无菌空气填充(OR=1.901,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玻璃体切割术/不良反应 玻璃体再出血/病因学
  • 简介:摘要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VR)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眼底疾病,其重要的病理过程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反应诱导因子,可由活化的RPE细胞、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进而参与PVR发生和发展过程。除了细胞因子之外,表观遗传学因素如DNA甲基化也在PVR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参与EMT及纤维化,且在PVR膜中有较高的表达,转化的RPE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也存在MeCP2的阳性表达,推测MeCP2在PVR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也可刺激MeCP2的表达。因此,本文就MeCP2在PVR形成中的作用以及TNF与MeCP2之间的交互反应在PVR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MeCP2 DNA甲基化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路显微手术对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路显微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和分析术后效果。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7例(94.00%)。未复位的3例中,进行玻璃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动~0.04者8例,0.05~0.25者27例,≥0.3者15例。≥0.3者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2,P=0.001)。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术,显微,外路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渗出性,家族性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治疗306例312眼(视网膜脱离282眼)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259眼(91.8%);282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257眼)随访3-38月,平均12.7月,最终视网膜复位201眼(78.2%)。术后最终视力提高208眼(73.8%);0.05以上视力181眼(64.2%)。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5.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34.4%)、视网膜脱离(21.8%)、继发性青光眼(9.9%)和角膜病变(9.2%)。结论VR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玻璃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玻璃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Ⅳ期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术后并发症相应较轻,不同分期的手术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增生玻璃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眼外伤和玻璃网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PDGF)及其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 receptor,PDGFR)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这些过程对于机体正常的发育过程至关重要。但异常表达的PDGF及PDGFR能够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异常增生、迁移等过程。PDGF是重要的有丝分裂原,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PDGF从血小板α颗粒释放或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自分泌,诱导细胞增生,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收缩能力,形成增生膜后可能进一步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内含有PDGF家族以外的生长因子能够间接激活PDGFR足以导致PVR,阻滞PDGFR能够有效抑制PVR。(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22-227)

  • 标签: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玻璃网膜手术逐渐成为显微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眼科领域中微创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眼内排液、眼内填充术、视网膜切开等技术的推广出现使以往无法根治的眼病有了妥善的治疗,也为更多患者带去了复明的希望。而手术护理内容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本次对相关护理进展进行总结,旨在整理合适的护理内容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特此做综述如下。

  • 标签: 玻璃体 视网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网膜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玻璃积血时间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患者25例,玻璃积血时间未超过3个月;晚期组患者25例,玻璃积血时间超过3个月,两组患者均行玻璃网膜手术,观察其效果。结果晚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6个月后的视力水平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玻璃积血3个月内行玻璃切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轴长度及玻璃腔容积与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玻璃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PDR Ⅵ期的42例(42只眼)为PDR组;同期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42例(42只眼)为无DR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糖尿病32例(32只眼)为RRD组。3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屈光不正,对比3组间眼轴长度及玻璃腔容积。结果PDR组眼轴长度(22.34±0.96)mm,短于无DR组(23.74±0.39) mm(t=3.448,P=0.002)。PDR组眼轴长度短于RRD组(23.32±0.90)mm(t=3.151,P=0.003)。眼轴长度无DR组与R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277)。PDR组玻璃腔硅油填充量(4.16±0.14)ml,小于RRD组(4.38±0.15)ml,(t=0.990,P=0.012)。结论PDR患者的眼轴更短、玻璃腔容积更小。眼轴长度及玻璃腔容积似可作为临床医生分析DR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增生性 长度,眼轴 容积,玻璃体腔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增生糖尿病視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 PDR)玻璃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1月~ 2016年 1月收治的 311例接受玻璃切除治疗的 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术中视盘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血管残端处理不当、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等手术操作不当等导致再出血患者。将术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将术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回归分析总结影响 PDR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患者中,共有 84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 27.01%。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随机血糖、 HbA1c、收缩压、视网膜灌注压、合并高血压是影响 PDR玻璃切除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玻璃腔填充硅油为保护因素( P<0.05)。结论:除手术因素外, PDR患者玻璃切除术后再出血与其病程、血糖、血压具有密切关联,玻璃腔填充物的选择对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亦具有一定影响,注重血压、血糖控制,合理选择填充物为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风险的关键。    【关键词】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切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rebleeding after vitrectomy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Methods: 311 patients with PDR who were treated by vitrectomy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o exclude the patients with rebleeding caused by incomplete removal of neovascularization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optic disc, improper treatment of vascular stump and inadequat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f retina. Th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bleed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bleeding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bleed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non bleeding group. The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age, course of diseas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bleeding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311 patients, 84 had rebleeding, the incidence was 27.01%.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urse of diabetes mellitus, random blood glucose, HbA1c,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tinal perfusion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bleeding after vitrectomy in PDR, and silicone oil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P < 0.05). 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the operative factors, the rebleeding of PDR patients after vitrect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blood sugar and blood pressure. The choice of the filling material of vitreous cavity also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rebleeding. The key to reduce the risk of rebleeding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sugar and to select the filling material reasonably.

  • 标签:
  • 简介:摘要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玻璃网膜疾病,是导致30岁以下人群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临床异质性大,具有终身不可预知性进展的特征,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视网膜渗出、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皱襞、黄斑移位、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等表现。结合眼部表现及广域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临床分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管理策略,做好疾病的早期识别、定期随访以及遗传咨询。早期病变采用激光光凝、冷冻治疗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控制渗出及新生血管;晚期病变可通过巩膜扣带术和玻璃手术避免不良预后;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及青少年FEVR患者的视觉功能训练以及心理康复干预。从而达到阻止或稳定疾病进展,保存视功能,进一步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72-278)

  • 标签: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管理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