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 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和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对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和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和CT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和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的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OP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的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 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和浆膜侵犯的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orrmann 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3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9例;年龄为(66±9)岁。患者行CT检查获取冠状位和轴位图像,确定肿瘤上下缘及食管胃结合部3个层面,导入公式进行Siewert分型。观察指标:(1)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2)医师间CT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3)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大体病理学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构成百分比表示。一致性系数Kappa(κ)评价阅读者间诊断的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非常好,0.40<κ<0.75为一致性良好,κ≤0.40为一致性差。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CT检查三段公式法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检查三段公式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1)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进行CT检查,获得冠状位和轴位图像确定肿瘤上下缘及食管胃结合部层面并进行Siewert分型。62例患者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判定Siewert Ⅰ型3例,Ⅱ型47例,Ⅲ型12例;经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判定Siewert Ⅰ型3例,Ⅱ型49例,Ⅲ型10例;仲裁后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定Siewert Ⅰ型2例,Ⅱ型48例,Ⅲ型12例。病理学T分期:T1期7例,T2期10例,T3期24例,T4a期14例,T4b期7例。6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为Siewert Ⅰ型2例,Ⅱ型48例,Ⅲ型12例。(2)医师间CT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2位医师运用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定Siewert分型一致性良好(κ=0.74,P<0.001)。(3)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以病理学检查的Siewert分型为参照,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Siewert分型准确率为90.3%,一致性良好(κ=0.73,P<0.001)。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Siewert Ⅰ型的灵敏度为66.7%(95%可信区间为20.8%~93.9%),特异度为100.0%(95%可信区间为93.9%~100.0%);判断Siewert Ⅱ型的灵敏度为97.7%(95%可信区间为88.2%~99.6%),特异度为72.2%(95%可信区间为49.1%~87.5%);判断Siewert Ⅲ型的灵敏度为73.3%(95%可信区间为48.0%~89.1%),特异度为97.9%(95%可信区间为88.9%~99.9%)。结论CT检查三段公式法可用于判断AEG的Siewert分型,具有较高准确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多排螺旋CT检查 多平面重建 Siewer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择期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躯体疼痛外,观察组生活质量其他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系统化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能够有效预测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治疗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48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3.0(1.4~7.0)岁。中位体质指数17.1(15.0,19.5)kg/m2。术前发热4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170例。结石CT值665(461,912)HU。结石负荷1.77(0.64,3.14)cm2;结石复杂度分级1级183例,2级38例,3级33例,4级124例。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其中可视经皮肾镜取石术(Micro-perc)27次,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Mini-PCNL)26次,微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8次,输尿管硬镜碎石术(RURS)10次,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288次,PCNL+FURS 16次;手术时间30(20,40)min;术中灌注量500(200,1000)m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筛选结石清除率(SFR)和并发症发生率(CR)的预测因素。利用分析得到的预测因素构建SFR和CR的预测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概率与实际风险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应用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本研究手术的整体SFR为88.0%(330/375);CR为23.2%(87/375),其中术后血尿(Ⅰ级)45例,术后发热(Ⅱ级)40例,石街形成(Ⅲ级)2例。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量、结石位置和手术方式是儿童结石腔内手术后SFR和CR的共同预测因素。除以上因素外,体质指数同样为术后CR的预测因素。基于以上预测因素构建SFR和CR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81和0.73;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SFR预测模型阈值>2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CR预测模型阈值>1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结论内部验证证实基于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量、结石位置、手术方式及体质指数等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儿童结石腔内手术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患儿的体质指数是腔内手术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列线图 预测模型 有效性 儿童结石
  • 作者: 胡越 韩福洲 赵炳善 王中华 刘启峰 陈杭 朱峰 白明欣 宋凤臣 夏丽娜 唐磊 钱红纲 张连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裕和医院肿瘤中心 100039,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裕和医院肿瘤中心 100039;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由于原手术粘连以及患者体质指数大(初诊为重度肥胖),预计手术难度较大。本例患者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治疗决策,并在术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确认了肿瘤位于结肠系膜内,避免了无效探查;明确了肠系膜下动脉的走行以及肠系膜下静脉的引流区域,判断原手术清扫范围存在的不足。

  • 标签: 结肠肿瘤 复发 三维成像 多学科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四〇四医院收治的脐静脉置管新生儿537例,其中发生感染患儿51例为感染组,未感染患儿486例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分析各指标及其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入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为9.50%(51/537)。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和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6.31 ± 5.21)vs.(2.54 ± 0.63),(12.31 ± 2.96)vs.(3.95 ± 1.20),(2.97 ± 0.47)vs.(2.10 ± 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0.904、27.883、13.822,P均< 0.001)。血清PCT与CRP(r =-0.316、P = 0.009)和CD64指数(r = 0.293、P = 0.015)间呈正相关,CRP与CD64指数亦呈正相关(r = 0.285、P = 0.018)。血清PCT、CRP、CD64指数单项指标诊断感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8 ng/ml、6.12 mg/L和2.5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19和0.775;而PCT、CRP和CD64指数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早期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3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患儿早期感染诊断率。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 感染 早期诊断
  • 作者: 沈傲梅 强万敏 唐磊 王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0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康复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青年乳腺癌生存者的真实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访谈14例过渡期青年乳腺癌生存者,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过渡期青年乳腺癌生存者的真实体验主要包括:努力回归正常生活、治疗不良反应持续困扰、伴侣关系紧张及生育问题显著、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职业生涯重新规划、未满足的需求。结论青年乳腺癌生存者在过渡期仍面临着来自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出院评估和计划,提供延续性护理,重视远期症状管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鼓励配偶参与支持等策略,促进其平稳过渡,早日康复。

  • 标签: 过渡期 青年 乳腺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TNM(cTNM)分期判断病理TNM(pTNM)分期的准确性,探索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确诊为胃腺癌、行开腹或腹腔镜D2胃癌根治手术治疗、且cTNM和pTNM确定的患者,排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6枚、或既往行胃手术、或术前放化疗者。术前cTNM分期由影像科医生依据腹盆腔增强CT进行判读,术后pTNM分期来自患者术后病理报告结果。比较cTNM分期与pTNM分期的符合率并分析pⅠ期患者的cTNM分期情况,如cTNM分期组合对应pⅠ期比例<5%,则认为其是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进一步研究临床特征与分期符合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45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321例(69.9%),女性138例(30.1%),平均年龄60(23~85)岁。cT分期与pT分期的符合率从T1~4期分别为82.5%(33/40)、31.1%(28/90)、34.4%(62/180)和55.0%(96/149)。cN分期与pN分期的符合率N0~3期分别为58.8%(134/228)、22.1%(19/86)、23.6%(26/110)和54.3%(19/35)。本研究中,现有分期手段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5%(171/265)和69.1%(134/194)。本组cT3~4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9.1%(30/329),对应pⅢ期的敏感性为94.8%(164/173);本组cT3~4+cN1~3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1.4%(3/218),对应pⅢ期患者的敏感性为76.9%(133/173)。肿瘤位置与cT/pT分期一致有关[胃食管结合部:64例(56.6%),胃上部:9例(9/17),胃中部:31例(40.3%),胃下部:97例(39.9%),全胃:4例(4/9),χ2=9.845,P=0.043],肿瘤分化程度与cN/pN分期一致有关[低分化:94例(42.3%),中分化:92例(41.1%),高分化:12例(12/13),χ2=13.2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中心回顾性数据,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为cT3~4+N1~3期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肿瘤分期,临床 肿瘤分期,病理
  • 作者: 王胤奎 陕飞 应项吉 张燕 肖琪严 唐磊 吴齐 李子禹 季加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内镜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86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利用腹部CT增强扫描和超声胃镜进行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57.8±9.7)岁(范围:32~76岁)。以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学分期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临床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采用多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M-AUC)计算两者的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CT-ycT分期)的M-AUC为0.614,超声胃镜诊断T分期(EUS-ycT分期)的M-AUC为0.704。胃中部和下部癌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99和0.613,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58和0.709。胃小弯和非胃小弯肿瘤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30和0.607,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16和0.749。对于CT-ycT1期至CT-ycT4期患者,其CT-ycT分期和EUS-ycT分期的灵敏度分别为2/18、2/15、52.8%(19/36)、8/13比0、4/15、55.6%(20/36)、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00,P=0.157;χ2=0.08,P=0.782;χ2=0.33,P=0.564)。CT-ycN分期和EUS-ycN分期的M-AUC分别为0.654和0.553。对于CT-ycN0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7/55)比5.5%(3/55),χ2=4.00,P=0.046];对于CT-ycN1、N2、N3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9、1/10、0比1/19、1/10、0;χ2=1.00,P=0.317;后两者P值不可估)。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到超声胃镜的不耐受性,不推荐常规行超声胃镜检查。

  • 标签: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胃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新辅助化疗后CT检查征象。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9例行新辅助化疗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6~82岁。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增强CT检查。观察指标:(1)AEG病理学检查及新辅助化疗情况。(2)AEG CT检查结果:①CT检查定性指标分析。②CT检查定量指标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AEG病理学检查及新辅助化疗情况:59例AEG患者中,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40例,低分化腺癌18例;新辅助化疗疗效为13例治疗有效[病理学肿瘤退缩分级(TRG)0级6例、病理学TRG 1级7例],46例反应不良(病理学TRG 2级12例、病理学TRG 3级34例)。(2)AEG CT检查结果。①CT检查定性指标分析:13例新辅助化疗治疗有效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表面溃疡、肿瘤分层强化、外膜侵犯、壁外静脉血管侵犯(EMVI)阳性分别为13、5、10、2例;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表面溃疡变浅或消失、肿瘤分层强化模式改变、外膜侵犯、EMVI阳性分别为13、7、3、1例;46例新辅助化疗反应不良患者,新辅助化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28、18、37、22例,新辅助化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3、7、33、21例。两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分层强化、外膜侵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000,P>0.05);肿瘤表面溃疡、EMVI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4.421,P<0.05)。两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层强化模式改变、外膜侵犯、EMVI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9,10.090,4.728,P<0.05);肿瘤表面溃疡变浅或消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05)。②CT检查定量指标分析:13例新辅助治疗有效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肿瘤最大面积、肿瘤CT强化值分别为1.37 cm(0.94 cm,1.88 cm)、8.9 cm2(4.7 cm2,9.9 cm2)、53 HU(47 HU,63 HU),新辅助化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17 cm(0.79 cm,1.29 cm)、4.4 cm2(2.5 cm2,6.1 cm2)cm2、30 HU(25 HU,53 HU),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厚度变化率、肿瘤最大面积变化率、肿瘤CT强化值变化率分别为-23%(-42%,9%)、-51%(-60%,-21%)、-44%(-51%,19%)。46例新辅助治疗反应不良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肿瘤最大面积、肿瘤CT强化值分别为1.57 cm(1.21 cm,1.96 cm)、9.4 cm2(6.6 cm2,13.1 cm2)、60 HU(53 HU,66 HU),新辅助化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16 cm(0.94 cm,1.37 cm)、6.2 cm2(4.8 cm2,8.1 cm2)、55 HU(47 HU,65 HU),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厚度变化率、肿瘤最大面积变化率、肿瘤CT强化值变化率分别为-27%(-38%,-9%)、-33%(-47%,-12%)、-9%(-22%,9%)。两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肿瘤最大面积、肿瘤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72,-1.372,-1.331,P>0.05);两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3,P>0.05),两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面积、肿瘤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43,-3.049,P<0.05);两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厚度变化率、肿瘤最大面积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00,-1.481,P>0.05);两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CT强化值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1,P<0.05)。结论AEG新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的CT检查表现为肿瘤分层强化模式的改变、肿瘤最大面积缩小、肿瘤CT强化值减低,外膜侵犯和EMVI阴性。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腺癌 新辅助治疗 多排螺旋CT 肿瘤退缩分级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