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推理教学方式在医学生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以43名中山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名学生和对照组24名学生,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分别实施临床推理教学和传统教学。见习结束后,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284.89±35.73)分比(264.13±27.12)分],其中寻找真相、分析能力2个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36.26±6.11)分比(32.42±6.11)分,(44.42±5.99)分比(40.54±5.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出科考试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高于对照组[(91.19±4.04)分比(88.14±3.46)分,(31.84±3.70)分比(28.23±4.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推理式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寻找真相的欲望,提高学生对临床疾病的分析推理能力。

  • 标签: 妇科学 产科学 临床推理 批判性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 学生,医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意义疗法在中年晚期肺癌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价值,为帮助其达到善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中年晚期肺癌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次意义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灵性安适量表(FACIT-Sp-12)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FACT-G、FACIT-Sp-12、HA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FACT-G中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75 ± 3.55)、(13.41 ± 2.61)、(43.31 ± 4.23)分,FACIT-Sp-12中平和、意义、信念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1.78 ± 1.58)、(11.06 ± 2.27)、(10.19 ± 2.33)、(33.03 ± 3.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8 ± 3.12)、(11.45 ± 3.06)、(38.82 ± 5.06)分和(9.73 ± 1.39)、(9.67 ± 1.73)、(8.70 ± 2.24)、(28.09 ± 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60~6.259,P<0.05);干预后,试验组HADS中焦虑、抑郁亚量表和总分分别为(9.19 ± 2.36)、(8.56 ± 1.98)、(17.75 ± 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 ± 1.84)、(9.97 ± 2.19)、(20.39 ± 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52~3.776,P<0.05)。结论意义疗法可提高中年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和灵性安适度,缓解其不良情绪状态。

  • 标签: 肺肿瘤 意义疗法 安宁疗护 生命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KOA患者148例(KOA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的膝关节磁共振图像资料,测量膝关节各亚区软骨的T2值,并进行分组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KOA组、重度KOA组中男性与女性膝关节各亚区软骨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胫骨内侧前区、胫骨内侧中区、胫骨内侧后区、胫骨外侧前区、胫骨外侧中区、胫骨外侧后区、股骨内侧中区、股骨内侧后区、股骨外侧中区、股骨外侧后区T2值分别为(44.47±2.35)ms、(46.52±3.12)ms、(45.47±2.40)ms、(43.68±2.12)ms、(46.33±3.36)ms、(43.92±3.42)ms、(43.58±2.40)ms、(45.53±3.91)ms、(44.36±3.15)ms、(46.41±3.04)ms,轻度KOA组分别为(49.56±2.05)ms、(51.67±2.38)ms、(50.47±2.53)ms、(48.68±3.05)ms、(51.33±4.62)ms、(48.92±2.53)ms、(48.58±3.15)ms、(50.53±3.72)ms、(48.36±2.41)ms、(51.41±3.64)ms,重度KOA组分别为(53.47±2.46)ms、(56.52±3.57)ms、(54.85±2.89)ms、(52.68±3.57)ms、(56.33±3.91)ms、(52.92±3.04)ms、(53.58±3.36)ms、(55.53±3.42)ms、(52.36±4.13)ms、(56.41±3.56)ms,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768、39.412、38.981、40.432、38.416、38.635、38.347、40.712、38.158、39.418,均P < 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软骨T2值与性别无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用于KOA诊断能起到一定程度分级作用,并可发现早期KOA患者软骨成分的变化。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软骨,关节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量化构效关系 T2值 性别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应用阳和汤联合透脓散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联合透脓散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红肿、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房瘘管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上述四项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56,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3.24 ± 0.92)ng/L比(3.81 ± 1.02)ng/L、(1.12 ± 0.42)ng/L比(1.41 ± 0.35)ng/L、(32.27 ± 19.03)ng/L比(43.04 ± 21.5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两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联合透脓散能够显著改善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乳腺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阳和汤 透脓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进修的护士设为对照组(n=57),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修的护士设为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需求的系统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进修前后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水平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中的临床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 进修 心导管室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款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AC)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来自6家医疗中心的210例正在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标准随访组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标准随访组通过随访护士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在标准随访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款智能手表进行随访。该手表具备每日服药提醒、漏服报警、上传反馈功能,未按时服药时会将信息反馈至随访终端,由随访护士人工电话督促服药。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及药片计数法[服药天数所占比例(PDC)法]评价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定义为MMAS-8问卷评分=8分或PDC≥80%。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MMAS-8及PDC法计算患者药物依从性。结果标准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由第1个月时的82.9%下降到第12个月时的27.8%;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5.2%提高至第12个月时的86.3%。从第7个月开始,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随访组(66.7%对51.0%,P=0.025)。标准随访组PDC≥80%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2.4%降至第12个月时的16.7%;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每个月的PDC≥80%的患者比例均超过90%,且随访期间均高于标准随访组(P<0.001)。结论智能手表服药提醒辅助随访可以持续改善房颤患者OAC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药 药物依从性 智能手表
  • 简介:摘要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摘要丘脑板内核(ILN)是丘脑内的非特异性核团,其内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以及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和杏仁核的亚区等其他重要脑区,并同时接受来自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入信息的调节。ILN与这些脑区的神经通路连接,使其在意识觉醒、认知过程、感觉运动及疼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源自ILN的主要神经通路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丘脑板内核 意识 觉醒 认知 感觉运动 疼痛 神经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除后不同因素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断为ICC并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54.1±7.2)岁。收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微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肿瘤糖类抗原19-9(CA19-9),分析影响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长径≥5 cm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5.0个月短于肿瘤长径<5 cm者的11.0个月,伴有微血管癌栓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6.0个月短于非微血管癌栓者的54.0个月,淋巴转移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5.0个月短于非淋巴结转移者的8.0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100 U/m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0个月短于CA19-9<100 U/ml者的27.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5 cm、微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CA19-9≥100 U/ml是影响ICC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危险因素,CA19-9≥100 U/ml是影响I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长径、微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可用于判断ICC复发,CA19-9水平亦是判断I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管上皮癌 肝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旋转对线不良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常用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中,Insall线存在过度外旋倾向;Akagi线虽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解剖轴,但仍存在一定内旋倾向。胫骨后髁轴不适合对称型假体,而曲面重叠技术则不适合解剖型假体。此外,参考任何固定解剖标志放置胫骨假体均不能保证伸膝位胫股假体的旋转一致性,而自我形合技术虽有利于胫股旋转同步,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稳定。尽管如此,上述各种主流技术及其改良方法均可使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的髌骨轨迹与临床效果。在“金标准”明确之前,骨科医师可按照自己最习惯的手术方式来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位置。随着对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理解的加深,数字化辅助技术或许有望成为TKA胫骨旋转对线领域的突破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 胫骨近端 旋转对线
  • 简介:摘要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策略以及随访预后等4个方面上进行探讨,论述并提出需重视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生,建立规范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诊疗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康复。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角子宫、卵巢输卵管异位以及异位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的单角子宫无残角合并卵巢输卵管异位于髂血管区且对侧肾异位于盆腔,同时异位的输卵管妊娠的病例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B超提示该患者生殖泌尿系畸形及异位妊娠可能,术中证实为单角子宫、左侧输卵管卵巢异位于左侧髂血管区、异位输卵管妊娠,输卵管无破口,手术切除异位输卵管,及时手术避免了异位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和髂血管区出血的风险。结论生殖泌尿系统畸形合并异位妊娠时,超声是可靠的诊断方法,应该警惕异位的卵巢输卵管妊娠的可能,及时手术是异位输卵管妊娠的关键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位输卵管妊娠 单角子宫 异位肾 卵巢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型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简称单一入路组)和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简称联合入路组)。单一入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0.71±11.28)岁;左侧14例、右侧7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19例、后内+后外象限2例。联合入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1.00±10.07)岁;左侧18例、右侧5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22例、后内+后外象限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半脱位率和复位不良率、输血事件发生率、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功能和疼痛。结果术中出血量联合入路组为(597.83±89.79)ml,单一入路组为(516.67±79.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联合入路组输血事件发生率为17%(4/23),单一入路组为14%(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3个月,平均54个月。联合入路组术后膝关节半脱位率和骨折复位不良率均低于单一入路组(34.8% vs. 76.2%,χ2=7.59,P=0.006;30.4% vs. 61.9%,χ2=4.39,P=0.036)。两组术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相近(86.67°±3.31° vs. 85.86°±4.36°,t=0.88,P=0.386;81.57°±3.22° vs. 83.90°±6.80°,t=1.44,P=0.162)。联合入路组术后SMFA和VAS评分分别为(20.52±11.04)分和(2.74±1.32)分,单一入路组分别为(31.19±16.79)分和(3.76±1.04)分,联合入路组疗效更佳(t=2.51,P=0.016;t=3.13,P=0.007)。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的疗效优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四种消毒产品对CT检查床进行消毒,以比较其消毒效果、物体表面细菌菌落以及经济使用成本,从而为临床采取方便、有效、便捷、经济的消毒方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对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菏泽市立医院、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的CT检查床表面采用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样本量199个)、75%乙醇擦拭(样本量194个)、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样本量180个)、床单位消毒机(样本量82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比较消毒后的消毒效果、CT检查床表面细菌菌落数,并分析四种消毒方式的经济使用成本。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75%乙醇擦拭、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消毒机进行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8.99%(197/199)、98.45%(191/194)、99.44%(179/180)、100.00%(8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2,P=0.597),四种消毒产品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种消毒产品消毒后细菌菌落数分别为0.1(0.3)cfu/cm2、0.6(1.0)cfu/cm2、1.0(0.7)cfu/cm2、0.0(0.1)cfu/cm2,细菌清除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57,P<0.05),清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床单位消毒机、季铵盐消毒湿巾、75%乙醇、500 mg/L含氯消毒剂;经济使用成本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床单位消毒机(22.00元/次)>75%乙醇=500 mg/L含氯消毒剂(1.74元/次)>季铵盐消毒湿巾(1.25元/次)。结论综合比较,季铵盐消毒湿巾具有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且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可在医院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产品 CT检查床 清洁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氢吗啡酮对术前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年龄60~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对照组(C组,3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E组,38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C组患者术后镇痛的配方如下,盐酸氢吗啡酮0.15 mg/kg+昂丹司琼16 mg,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E组患者术后镇痛泵配方如下,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0.15 mg/kg+右美托咪定1.5 μg/kg+昂丹司琼16 mg,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后5 d内,每天根据3 min谵妄诊断量表(3D-CAM)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于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36 h(T3)和术后48 h(T4)根据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静息痛和活动痛,并评估患者镇痛相关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于术前(T0),术后第24小时(T2)、术后第48小时(T4)抽取中心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E组的POD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34.21%比13.15%,χ2=4.66,P<0.05)。与C组比较,E组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18.43%比15.79%,χ2=0.09,P>0.05;嗜睡:7.89%比5.26%,χ2=0.21,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术后T3和T4时间点E组的静息痛VAS评分[T3,(1.63±0.75)分比(2.04±0.43)分,t=3.12,P<0.05;T4,(1.49±0.59)分比(1.92±0.66)分,t=3.27,P<0.01]及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T3,(2.94±0.78)分比(2.62±0.67)分,t=2.62,P<0.05,T4,(2.11±0.52)分比(2.41±0.61)分,t=2.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2和T4时间点,E组患者的COR[T2,(38.20±8.92) ng/L比(46.79±9.10) ng/L,t=5.45,P<0.01;T4,(28.12±8.11) ng/L比(34.53±6.18) ng/L,t=4.07,P<0.01]、IL-6[T2,(32.34±4.35) ng/L比(51.45±8.67) ng/L,t=15.69,P<0.01;T4,(27.18±5.87) ng/L比(45.33±4.81) ng/L,t=14.90,P<0.01]和TNF-α[T2,(29.55±7.66) ng/L比(38.64±8.13) ng/L,t=6.56,P<0.01;T4,(21.37±5.49) ng/L比(29.69±8.16) ng/L,t=5.09,P<0.01]的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吗啡酮联用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镇痛可减少老年MCI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发生率,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丝皮肤阈值测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触觉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入组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患者各30例,对脑卒中患者双侧额部、面部、手掌及足背部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双侧L4、L5、S1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单丝阈值测验及棉签测试。初评结束后1周,对全部60例患者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次单丝及棉签测试完全相同的测试,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单丝及棉签的重测信度进行分析;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比较单丝与棉签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单丝触觉阈值与患者年龄、身高、性别、组别、损伤类型以及损伤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单丝的重测信度良好(ICC为0.74~0.95),均高于棉签(ICC为0.60~0.83);②单丝与棉签之间的Kappa值为0.550,表明两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较差;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是触觉阈值的独立相关因素(R2=0.471,P<0.05),而年龄、身高、性别、组别与触觉阈值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单丝皮肤阈值测验的重测信度较高且优于传统棉签检测方法,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触觉障碍。

  • 标签: 触觉阈值 定量感觉检测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泳池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56例游泳池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56例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84岁。水产从业人员及居民日常烹饪中处理受感染的鱼或海产品是本组病例感染的主要暴露方式(31/56),平均潜伏期4.58周,平均诊断时间为3.19个月;56例患者皮损均位于上肢,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有时表现为脓疱、溃疡、肉芽肿或疣状斑块。单发孤立性皮损11例,36例表现为孢子丝菌病串珠样皮损,6例表现为双侧串珠样皮损。组织病理学上除4例无特异性改变外,5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其中37例出现特征性的渗出坏死,中央为不等量的纤维素样渗出或坏死物,其内或周边伴随大量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56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测序均检测到海分枝杆菌序列。结论天津地区游泳池肉芽肿以老年女性患病为主,处理受感染的鱼或海产品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组织病理可表现为特征性的渗出坏死性肉芽肿。

  • 标签: 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宏基因组 游泳池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临床研究,2021年3 - 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轻、中度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组外用该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每天瘙痒发作时即使用,连续使用14 d。分别于辅助治疗前和治疗7、14 d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入组患者232例,男90例、女142例,年龄(40.13 ± 13.36)岁;观察组156例,模拟剂组76例。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EASI评分[(2.07 ± 2.24)分比(2.29 ± 2.28)分]、VAS评分[(6.22 ± 1.78)分比(6.20 ± 1.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0.06,P值分别为0.486、0.955)。治疗1 d,两组VAS评分相对各自基线的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 0.003)。治疗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值2.67分,显著低于模拟剂组3.35分(t = -2.28,P = 0.024)。治疗7 d和14 d,与基线相比两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853、0.731)。两组均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 标签: 湿疹 瘙痒症 麦芽糖 甘油 低聚麦芽糖X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6反式信号通路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和IL-6R-/-小鼠各84只,12~14周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SH组)、手术组(S组)、sgp130Fc(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阻断剂)组(F组)和sgp130Fc+手术组(FS组)。S组和FS组在七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SH组和F组行七氟烷麻醉但不施行手术。麻醉前FS组和F组腹腔注射sgp130Fc 10 mg/kg。术后24 h时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IL-6R-/-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KO-SH组)、手术组(KO-S组)、saline组(KO-C组)和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激活剂hyper IL-6组(KO-H组)。KO-SH组和KO-S组的处理措施分别同SH组和S组。KO-C组腹腔注射100 μl 0.9%NaCl溶液,KO-H组腹腔注射100 μl hyper IL-6 40 μg/kg,24 h后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结果与SH组比较,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与S组比较,F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KO-S组和KO-S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O-C组比较,KO-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IL-6反式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的过程。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神经认知障碍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应用阳和汤联合透脓散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联合透脓散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红肿、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房瘘管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上述四项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56,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3.24 ± 0.92)ng/L比(3.81 ± 1.02)ng/L、(1.12 ± 0.42)ng/L比(1.41 ± 0.35)ng/L、(32.27 ± 19.03)ng/L比(43.04 ± 21.5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两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联合透脓散能够显著改善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乳腺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阳和汤 透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