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7月-2022年6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手术麻醉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恶心、躁动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麻醉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麻醉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血管超声对糖尿病足发生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3-2022.3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将其分为糖尿病足组(35例)和非糖尿病足组(35例),两组均接受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合糖尿病足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愈合好转及无效组,将不同预后结局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足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非糖尿病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糖尿病足组足背动脉内径显著小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不同预后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下肢动脉狭窄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肢血管超声对糖尿病足发生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 超声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7月-2022年6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手术麻醉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恶心、躁动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麻醉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麻醉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血管超声对糖尿病足发生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3-2022.3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将其分为糖尿病足组(35例)和非糖尿病足组(35例),两组均接受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合糖尿病足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愈合好转及无效组,将不同预后结局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足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非糖尿病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糖尿病足组足背动脉内径显著小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不同预后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下肢动脉狭窄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肢血管超声对糖尿病足发生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 超声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接受治疗的72名患者,把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以X和Y组命名。针对X组的患者,研究期间医护人员以常规护理为主,Y组的患者则主要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对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以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以及在术中的出血量均明显减少,Y组患者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针对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对其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所消耗的时间得到了明显减少,更有利于在术中控制好患者的出血量,说明了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干预 回肠代膀胱术患者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8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重组排序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即接受麦角新碱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卡孕栓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的产妇选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的效果甚佳,可加快止血效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卡孕栓 出血量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1日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重新建立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分离,但又相互链接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对财务核算功能、基础、报告形式做出了新的规定。融合了医院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需要,通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方式,实现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改革目标。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应用过程中对公立医院财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对S公立医院财务核算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S公立医院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存在的问题,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核算的影响。

  • 标签: 政府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预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得到持续改革,事业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政府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努力推动医院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在这一背景下,各省份、各级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有效融合方法,并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经验和部分有益成果,文章对医院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对现阶段医院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组织建设、业务、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实现医院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进行论述。

  • 标签: 医院党建 中心工作 融合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成立了ECMO中心,ECMO转运需求也日益增加。ECMO患者病情危重,携带导管多,ECMO机器及附属设备笨重且数量多,转运时需要大量人力协助转移。目前ECMO的转运设备多为由器械供应商提供的立式推车,无法收纳所有的附属设备,也难以装进救护车进行转运。由此,危重症患者如需进行院间转运,则面临诸多风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ECMO患者的转运车,将ECMO主机、氧合器、离心泵、便携式呼吸机、凝血仪、注射泵、监护仪、氧气瓶等集合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转运,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1201261.4)。该新型ECMO转运车可为危重患者的院际转运提供便利,能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人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转运车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流产术对妇女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B超监视下无痛人流术的妇女260例纳入B超组,行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的妇女260例纳入可视组,观察比较两组妇女手术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术后腹痛情况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可视组妇女手术时间为(3.37±0.84)min,显著短于B超组的(6.59±2.03)min(t=23.68,P < 0.001);可视组妇女术中出血量为(15.87±5.65)mL,显著少于B超组的(33.04±10.44)mL(t=23.33,P < 0.001);可视组妇女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16±1.58)d、(30.37±6.13)d,均显著短于B超组的(4.23±1.83)d、(32.07±4.25)d(t=7.10、3.69,均P < 0.001);两组妇女术后腹痛等级、腹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可视组完全流产率(98.85%)显著高于B超组(96.15%)(χ2=3.86,P < 0.05),并发症发生率(2.31%)显著低于B超组(5.77%)(χ2=4.01,P < 0.05);可视组宫腔粘连发生率(1.15%)与B超组(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与B超监视下无痛人流术均具有良好的无痛效果,但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影响,促进妇女术后恢复,安全性更好。

  • 标签: 流产,人工 超声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阴道内窥镜 月经 阴道出血 宫腔粘连 腹痛
  • 简介:摘要我国在逐步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s,IIT)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IIT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通过检索国内外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临床研究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结合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IIT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发现我国尚存在质量管理标准及规范缺乏、质控机制不健全、质量风险意识不强、质量监督力度不够以及临床研究人员质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我国在构建IIT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时应制定适用于IIT项目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建立系统的质控机制(如探索建立由项目组/科室-医院-国家监督机构/同行评议专家团队等组成的三级质控模式、推行全流程质控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以及强化对临床研究人员的规范化培训等。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科研管理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无症状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老年医学部门诊体检、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老年人共201例,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对腔隙灶、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共4种CSVD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记为0~4分。分析入组人群不同影像学特征分布情况,并将CSVD总负担评分与其临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影像学符合CSVD共133例(66.2%)。其中,腔隙灶44例(21.9%),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H)88例(43.8%),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病变(DWMH)30例(14.9%),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61例(30.3%),脑微出血(CMB)92例(45.8%)。CSVD总负担评分(OR=1.876,95%CI:1.045~3.364,χ2=4.441,P=0.035)、PVWMH(OR=2.821,95%CI:1.517~5.244,χ2=10.752,P=0.001)、DWMH(OR=2.130,95%CI:1.108~4.092,χ2=5.145,P=0.023)及EPVS(OR=3.258,95%CI:1.675~6.334,χ2=12.129,P=0.000)与高血压相关。CSVD总负担评分、PVWMH、DWMH和EPVS及CMB与年龄增长相关(P<0.05)。腔隙灶与PVWMH(b=0.231,P=0.001)、DWMH(b=0.247,P=0.000)、EPVS(b=0.215,P=0.001)呈正相关,PVWMH与DWMH(b=0.546,P=0.000)及EPVS(b=0.388,P=0.000)呈正相关,DWMH与EPVS(b=0.357,P=0.000)及CMB(b=0.177,P=0.00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群中无症状性CSVD的发生率高,CSVD总负担评分可作为评估老年人群无症状CSVD的有效影像学手段。无症状CSVD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与年龄、高血压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腔隙灶 脑白质病变 脑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小血管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参加查体、有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的60岁以上的被试者31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脑小血管病组要求头部MRI达到以下标准:Fazekas评分≥3分;或Fazekas评分≥2分,合并1个腔隙;有新发皮层下梗死灶;有脑微出血。比较脑小血管病组(129例)和无脑小血管病组(对照组,185例)的甲状腺功能有无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01)。有腔梗组和无腔梗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有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4),脑白质高信号的Fazekas评分各组间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T3)(F=3.092,P=0.027)、FT3(F=5.427,P=0.001)、游离甲状腺素(FT4)(F=2.646,P=0.04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高脂血症、反T3、FT4后,年龄(OR=1.044,95%CI:1.022~1.067,P=0.000)、高血压(OR=0.533,95%CI:0.294~0.963,P=0.037)、FT3(OR=0.276,95%CI:0.159~0.478,P=0.000)与脑小血管病有关。结论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较低的FT3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甲状腺激素类 脑白质高信号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内照射 131I 甲状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MDS)是一组因核苷酸合成核基因时发生突变,使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而导致组织器官能量产生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肝脑型MDS一般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特征性表现为早发性肝病和神经系统表现。本文报道1例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MDS,以加强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DGUOK基因 新发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术后营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行PE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PEG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PEG患者术后有3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83%。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营养不良组患者糖尿病、PEG术后腹泻占比均升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EG术后腹泻、ESCA评分均是PEG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EG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较差,提示医护应关注PEG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尤其是糖尿病患者、PEG术后腹泻患者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较低的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

  • 标签: 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大学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说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塑造。本研究结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推行第二班主任制度以来的情况,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设计。对5万余字的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后,提取出高校第二班主任育人机制的5个主题,分别为信任关系的建立、信任关系的强化、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立德树人作用的内化过程和学生对于第二班主任制度的感受。研究发现主动接近学生、让学生觉得被重视、与学生有共同点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信任感。以稳固的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榜样。而榜样作用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第二班主任传递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对积极的行为进行持续的强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剖析了第二班主任制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证实了其育人成效,可以为高校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高校 立德树人 第二班主任制度 社会学习理论
  • 作者: 朱留宝 何榕 宋春梅 李晓蕾 冯莉莉 黄振宇 刘芳 罗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学部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通外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
  •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分层递进培训可以体现螺旋上升、渐进式提升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胜任力的目标。本文以提升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由培训基地统筹规划,分析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培训过程中跨专业的共通性内容,设计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院级共通性课程,辅以专业基地专项培训,探索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体系。结果显示,2021年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全面实施后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360°评价的评分[(7.98±0.47)分]高于2020年[(7.78±0.6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对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普遍表示满意并推荐持续开展。希望该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可以为国内各培训基地统筹开展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住院医师培训 岗位胜任力 分层递进培训 培训基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生早期接触护理课程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首次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参加临床早接触课程的2017级及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为7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2017级45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早期接触护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的设计并应用,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课程结束后以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认可程度、满意程度以及跨专业学习准备度为课程效果考核指标。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对课程的认可程度[(3.63±0.78)分比(3.11±0.83)分]及满意度评分[(13.59±1.48)分比(11.29±2.36)分]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团队协作、以患者为中心及跨专业学习准备度总分分别为(53.49±5.30)分、(22.90±2.11)分、(93.31±7.58)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50.78±4.98)分、(22.07±2.11)分、(88.62±4.8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阶段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早期接触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医学生团队合作与共情能力,提高早期接触临床实施效果。

  • 标签: 医学生 以需求为导向 早期接触临床 跨专业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在双侧大腿吸脂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到怡脂医疗美容整形科要求大腿吸脂患者868例,男2例、女866例,年龄18~56(29±12)岁。根据解剖及美学形态特点,将大腿部细分为12个区域,不同区域用不同方式进行脂肪抽吸,平均脂肪抽吸量2 154.4 ml,平均手术时长156.8 min。结果723例(83.3%)患者手术当天离院,术后血清肿14例,皮肤感觉异常7例,切口延迟愈合4例,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18(4.6±1.7)个月,双侧大腿线条流畅,大腿周径明显缩小;801例患者表示满意,占92.3%;并发症24例,占2.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将双侧大腿吸脂技术流程化、标准化,吸脂手术易掌握,减少并发症,达到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门诊外科手术 吸脂术 分区法 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