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与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 2

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与培训

杨佳林琳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重庆  潼南区   40266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培训方法。儿科护理因患儿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通过对沟通技巧的深入研究和针对性培训,能够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文章分析了有效沟通技巧和培训策略,以期为儿科护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培训

引言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儿科护理是一项具有独特挑战的工作。患儿由于年龄小、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加上疾病带来的不适和恐惧,往往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不配合的行为。作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增强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然而,在实际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沟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深入研究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与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科护理中沟通的重要性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当护理人员以亲切、友善的态度与患儿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时,能够让患儿和家属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例如,护理人员在初次接触患儿时,通过微笑、抚摸等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并用温和的语言与患儿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能够快速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患儿的依从性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患儿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认知不足,往往会对打针、吃药等护理操作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护理人员通过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采用童趣化的语言、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向患儿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能够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依从性。比如,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可以告诉患儿:“宝贝,我们现在要给小手手打一个小针针,就像小蚊子叮一下一样,很快就好了,而且打完针针你的病就会好起来,就可以出去玩啦”,让患儿更容易接受护理操作。

(三)促进患儿的康复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中,能够及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饮食起居、心理需求等信息,从而调整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的康复。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儿和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也能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儿,护理人员定期与家属沟通,了解患儿在家中的康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二、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现状

(一)护理人员沟通意识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只注重完成护理操作任务,而忽视了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他们在与患儿接触时,表情冷漠、语言生硬,缺乏耐心和热情,导致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例如,一些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换药时,没有提前向患儿解释操作过程,而是直接进行操作,当患儿因疼痛而哭闹时,护理人员不仅没有安抚患儿,反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容易引起患儿家属的反感。

(二)沟通技巧缺乏

一些护理人员虽然有沟通的意愿,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沟通技巧,导致沟通效果不佳。他们在与患儿交流时,不能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语言,无法有效地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和获得患儿的信任。在与家属沟通时,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整。比如,有些护理人员在与年龄较小的患儿交流时,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专业术语,患儿无法理解;在与家属沟通病情时,表述过于笼统,没有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家属感到迷茫和担忧。

(三)沟通环境不佳

医院的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加上患儿的哭闹声,给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也影响了沟通效果。例如,在病房中,多个患儿和家属同时存在,护理人员在为一名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其他患儿和家属的干扰较大,使得护理人员无法专心与当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三、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

(一)加强沟通意识培养

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沟通意识培训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沟通能力强、患者满意度高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护理人员提高沟通能力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将沟通能力作为重要的评选指标之一,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开展沟通技巧培训

1.语言沟通技巧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语言沟通技巧培训,教授他们如何运用童趣化、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儿交流,如何运用准确、清晰的语言与家属沟通病情和护理方案。例如,培训护理人员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患儿更容易理解;培训护理人员在与家属沟通时,采用“先倾听、后表达”的方式,充分了解家属的需求和意见,再给予针对性的答复。

2.非语言沟通技巧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培训,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面。让护理人员学会运用微笑、抚摸、拥抱等方式传递关爱和温暖,增强与患儿的亲近感;通过眼神交流、点头、手势等方式与家属进行沟通,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比如,培训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交流时,保持亲切的微笑和温柔的眼神,让患儿感受到安全感;在与家属沟通时,运用适当的手势和肢体动作,增强沟通的效果。

3.情景模拟训练

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让护理人员在模拟的儿科护理场景中,实践所学的沟通技巧。可以设置不同的案例,如患儿哭闹不配合护理操作、家属对护理工作有疑问或不满等,让护理人员运用相应的沟通技巧进行处理。训练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例如,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情景模拟训练,让他们在模拟过程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安抚患儿的情绪,取得患儿和家属的配合。

(三)优化沟通环境

医院应加强环境管理,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工具,拓宽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比如,医院可以开发专门的患者服务APP,让护理人员通过APP与患儿家属进行在线沟通,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反馈患儿的病情和护理情况。

四、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培训的效果评估

(一)患者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评价和意见。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训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患儿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对满意度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表扬和推广,对满意度较低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二)护理质量考核

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通过对护理记录、护理操作过程、患者投诉等方面的考核,评估护理人员的沟通效果。对沟通能力强、护理质量高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对沟通能力差、护理质量不达标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例如,医院成立护理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沟通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与绩效奖金、职称晋升等挂钩。

五、总结

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与培训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开展专业的沟通技巧培训、优化沟通环境以及进行效果评估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孟文萍,汤冉,许红梅.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沟通技巧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04):141-143.

[2]刘晓乔,吴德凤,夏双双.语言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4,19(06):191-193.

[3]贾金侠,齐海晞,付晓娟.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干预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08):628-631.

[4]牟宗娜.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