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4
/ 2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

李六顺

   邢台市中心医院    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研究,分析其急救效率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效果。方法:以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和心功能指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来评估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显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度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显著改善AMI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对患者的临床转归影响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率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其急性起病、病情变化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1]。在本研究中,通过46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我们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AMI急救中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常规急救护理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其对AMI患者急救效率和临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特定时间段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研究周期为20226月至202212月,共包括了46位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位患者进行研究。在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介于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9±8.82)岁。在护理之前的不良情绪评分为SAS54.59±8.82分,SDS56.37±7.36分。心脏功能指标也被测量,其中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为45.16±1.97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为61.52±3.28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51.53±0.35%。对照组中,患者年龄范围在4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4±8.43)岁。护理前的不良情绪评分为SAS54.94±8.43分,SDS56.13±7.25分。对照组心脏功能指标测量结果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为45.17±1.59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为61.89±3.18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51.94±0.36%

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在年龄和护理前的指标方面,两组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进一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急诊救治,包括给予氧气,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及时做出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确定对症处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方式。这主要包括:实施应急护理程序, 包括病情评估,心电图及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项监测,结合临床经验及既定规程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并按标准流程快速完成抢救和治疗手段的选择与决策;实施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及介入治疗,如肌酸激酶、STT找出梗死区域、寻找导管等,严格控制急性球囊扩张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开展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合作度,优化患者护理体验。通过这样的程序化护理,以期提高抢救效率,减少病人不良临床转归,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治疗护理。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心理情绪评定、心功能指标比较、满意度评价以及抢救期间相关时间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情绪的评定。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之前和之后进行评价。在SASSDS评分表中,分别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在14之间打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绪情况越严重。这两种量表从不同维度刻画的病人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全方位了解病人的情况。

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这些时间长度可以间接反映出护理效率的高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客观地评价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2]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得分比较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得分比较(x±s,分)

组别

时间

SAS

SDS

观察组

护理前

54.59±8.82

56.37±7.36

护理后

33.15±1.95

38.21±2.56

对照组

护理前

54.94±8.43

56.13±7.25

护理后

42.59±3.24

45.57±4.13

2.2 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射血分数(%)

观察组

护理前

45.16±1.97

61.52±3.28

51.53±0.35

护理后

33.37±1.22

42.15±2.11

58.61±0.26

对照组

护理前

45.17±1.59

61.89±3.18

51.94±0.36

护理后

41.70±1.54

52.48±2.12

54.18±0.37

2.3两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两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抢救时间(min)

急性球囊扩张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8.75±3.63

114.32±15.44

13.42±2.53

观察组

24.95±3.13

76.23±15.12

10.32±3.24

t

16.934

10.304

4.454

P

0.004

0.004

0.00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重症心脏疾病,对于患者的救治时效和护理质量有很高的要求。通过本次研究,对比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与传统护理(对照组)在AMI患者救治中的表现。在不良情绪得分方面,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程序化护理能有效缓解AMI患者的不良情绪。观察组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表现也更优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且左室射血分数增大[3]。满意度比较也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100%,远超对照组的73.91%。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积极影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救治对降低病死率具有关键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复杂的急诊护理策略,程序化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效率。表明,在程序化急救护理中,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这说明程序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效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改善临床转归。由此可见,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AMI患者急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美香.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09):158-162.

[2]陈婧.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6):0007-0010.

[3]李文静.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