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5
/ 4

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吴忠和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项目来源: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GXJK276)资助

作者简介:吴忠和(1969-),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摘要:基于“互联网+”背景,针对港澳大湾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大湾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一、引言

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下,“互联网+”已较快地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并且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新模式,以及成为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则为高职院校构建“互联网+”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而高职院校在开展“互联网+”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则贯穿于其整个过程。

通过发挥“互联网+”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强大的驱动力的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各个利益主体能够更好地实现互惠互利,并且使人才培养向着数据化、开放化、个性化以及动态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主体能够进行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大湾区高职院校形成一个高效合作的整体结构,形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从“互联网+产教融合”的角度,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二、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复合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合作各方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从政府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主动关心和参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结合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指引,并且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特色和重点的确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从企业层面来看,大湾区企业在积极实施政府提出的有关高职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同时,将自身所拥有的先进生产与管理技术,融入到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改进,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承担其中的有关培养任务。

从学校层面来看,根据“互联网+”时代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物流人才所提出的新的标准和要求,以国家职业教育人才总目标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引领,从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得到充分体现,使职业人才的培养取得真正实效。

(2)贯彻以人为本的职教理念,树立终身职业教育的思想

“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作环境变幻不定,学生对此难以适应。因此,大湾区高职院校在制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要切实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还应重视强化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以及职业通用能力,并且切实促进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3)确立多元化目标,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很多传统行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得到了较大的转型升级,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精细发展方式,逐渐取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粗放发展方式,这逐渐使得多元化、复合化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呈现出的趋势。

在对学生的培养功能的确定方面,应当突出各种功能的兼顾性,也就是在对学生各种功能的培养上,应当将专业人才培养功能、人才培养功能、素质技能提升功能、能力拓展功能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升功能等学生需要掌握的功能相结合,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理论学习和运用技能、专业实操技能、岗位适应技能、社会适应技能等,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能够较好地得到兼顾,并且有利于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2.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

(1)构建无缝对接需求课程体系,更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是由多种思维共同推动的结果,而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因此,而对于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来说,用人单位通常是该专业的用户,而课程体系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就调研的基本情况来看,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为具有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以现代物流管理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复合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复合型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动态化调整课程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使市场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各类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的变化而发生调整,因此,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对动态化课程体系进行着力打造,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要求。产教融合参与主体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思维,充分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跨界融合的特征,搭建先进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对于课程体系的制定,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可以通过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实时参与到其中,并且可以根据行业变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进而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动态管理机制。并且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交流,使相关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3)促进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和课程组织形式的创新

当代知识迭代更新的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不断被缩短,“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某些特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本,高职院校应当着重加强对此方面知识的教学;而对于学生今后企业岗位工作所涉及的一些通用性、综合性知识,也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也应当对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加以考虑,将其纳入课程的教学之中。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组织实施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形式,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邀请合作企业专家进行网络授课、网络课程专题讲座、网络研讨等形式,组织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拓展专业课程体系的组织形式。

3.促进教学活动的互动化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背景,为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上的工具和手段,切实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搭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实施网络化、互动化教学

“互联网+”平台思维是一种互联网技术与相关要素相结合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同时,“互联网+”还具有将有关行业要素进行跨界融合的特点,这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极大为有利的条件。

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搭建和打造“互联网+”教学平台,以有效促进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专业实践学习,并且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且促使该模式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实施,并使资源在校企之间得到充分共享,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精准、有效对接。

此外,湾区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搭建和利用高效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促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通过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持续、立体、高效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并且借助虚拟技术,对现实场景进行模拟,触发教与学实现跨越时空的全方位互动,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促进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3)使“互联网+”教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得到有效推进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大湾区高职院校之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协作和交流,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支持。因此,大湾区高职院校对于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应当加以充分了解、掌握和利用,并且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各高职院校之间,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广泛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相关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师资共享,课程互选,专业学分互认,教学心得分享,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化水平

(1)以“互联网+”开放共享理念为引导,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

湾区各城市应从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充分理解和参考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方向、特色和需求,建立能够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城市自身地方特色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资源库。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各高职院校首先应当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并积极推进各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并且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各城市之间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先进高效的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大力推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

(2)加强“互联网+”优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湾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大湾区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通过提高薪酬待遇以及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优质人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层次;其次,大湾区各高职院校之间,尤其是一般性高职院校与骨干性、示范性高职院校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发挥骨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组织优秀教师到骨干示范高职院校进行培训进修,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促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水平的同步提升。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而言,教师也需要设法持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教学技能,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相关知识获取,提供支持性服务,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高。

5.推进专业教学的综合化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教学评价方面,应当重视并切实加强对与专业人才培养有关的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构建多元综合评价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而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相关评价对象进行多元内容评价,以使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构建并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性与教育性,是高职教育所兼具的双重属性,而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由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产教融合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才能使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还应将学习者本人、企业及其他主体,都应作为相关主体,引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当中,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参与评价与互评的主体在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的作用下,能够技术反馈评价所产生的结果,从而对教学策略的改进与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及时提出改进方向。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根据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和企业特点,以及专业教学自身的实际,多元化评价评价应更加侧重于从诊断性、管理性、引导性和激励性等方面,深入挖掘和强化其评价功能,对以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单一功能进行弱化。

(2)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力推行数字化教学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当运用各种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建立综合素质数字化教学评价系统,在该系统中将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嵌入,并且构建全方位的考核指标,使教学评价“反馈调节”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大湾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决策及合理的调整方向。为此,大湾区高职院校应当对大数据技术加以充分运用,对相关参与主体(包括学校、企业等)中有关学生培养的过程性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构建学生学习数字化评价系统,通过借助这一评价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评价。

三、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大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优质物流管理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只有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大力进行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更多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本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复合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活动的互动化、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化水平以及推进专业教学的综合化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叶影霞.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3):488-492.                           

[2]王燕娜.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构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77-78+83.             

[3]高博,李雅莉.在线教育发展下转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思考[J]. 南方农机,2019,(5):125-126.                           

[4]黎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研究[J]. 物流科技,2019,(4):163-165.             

[5] 张妍,段莉.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