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陆芳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四中学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许多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度不高,地方红色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传承,这对他们将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投身祖国建设是十分不利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应从热爱家乡开始培养,只有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才能萌发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进而升华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形成校本教材,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堂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对红色文化音乐作品的演唱、鉴赏、创编歌舞剧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力量,根植爱党、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音乐教学、 融入教学研究

一、开展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环境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了解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对家乡红色文化知之甚少,对祖国家乡缺乏深厚的感情,这对他们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不利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应从热爱家乡开始培养,只有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才能萌发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进而升华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云南省文山州属革命老区,在大革命时期就成立了党的组织,有了党的活动,开展了早期武装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中共党员在文山活动。为宣传革命思想、激发抗战热情,革命志士王德三编写创作了经书《苗夷三字经》和歌曲《土地大革命》。当时在文山革命旧址洒戛竜地区还传唱着《农人与工人》《爱国歌》等歌曲,到抗日战争时期《红缨枪》《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更是在文山州大地广为传唱。到了70年代至80年代文山州作为2次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像《我爱你老山兰》《热血颂》等歌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更是孕育而生,歌颂了保家为国,英雄奋战的好男儿英雄气概。而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挖掘文山州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并通过音乐教学手段,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从小去感受、去积淀家乡红色文化历史底蕴,从而树立家乡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根植爱党、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因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艺术实践中得到淬炼,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优势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音乐教育是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实践中去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艺术,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的情感意识,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浸润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作用于人,无需中介环节,因此感受与接受起来都比较迅捷,少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阻碍,相对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直达人心。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唤起了中华民族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倒旧军阀、解放全中国的雄心壮志。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点燃了多少中华民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过,“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三、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研究计划,确立预期目标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是一个紧密而系统的研究过程,每一环节的实施都需要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规划,如规划不当都会对研究进程和研究的预期目标造成影响,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首先考虑研究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有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其次考虑到本地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否丰富,这些资源能否为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研究提高保障再次还要考虑到研究过程中所需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的储备以及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录播软、硬件方面的技术支持。

确定研究阶段性目标,目标中需包含每一研究阶段的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只有这样,每一位研究人员才能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具有清晰明了的工作方向,知悉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和所需达到的研究结果。

(二)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形成多元化校本教材

现有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涉及思政教育及本土红色音乐文化较少,各个地区并没有真正根据自身地域的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编写出符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教材,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根据本地区地方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而是采用了国家规定的统编音乐教材,不利于学生接触到本土红色音乐资源,这对本土红色音乐资源融入音乐教育是一种羁绊。

云南文山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有了党的活动。当时作为“远离中央的边疆多民族地区”其斗争的长期、艰苦、残酷都是难以想象的,而为发动革命、解放文山献出保贵生命的如王德王、李国栋、谭鲲等革命志士何其之多;在抗击越南侵略、保我河山的1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如张大权、林凤云、赵连玉等英烈更是比比皆是。因老山战争孕育而生的“老山精神”,改革开放后,为建设家乡、脱贫致富而应时而生的“西畴精神”更是成为文山人民坚苦奋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和行动指南。也是在此时期,涌现出的大量歌曲、诗词、历史传记更是数不胜数。

众多的文献史料、历史记载为本地方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挖掘,二次创编形成演唱、鉴赏、歌舞剧、戏剧等多元化的校本教材提供了可能,为后期本土红色音乐资源融入教学体系,探索新时代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提升音乐课程质量,增强“音乐育人”功能提供了保障。

(三)课堂、课外“双向奔赴”促进“音乐育人”的有效落实

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育人”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则是实施“音乐育人”的补充延续供给站,只有将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多形式开展音乐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艺术实践活动,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懂得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用好用“活”。一方面,教师要选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活动方式。课堂中需要教师针对地方红色文化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和直观地认识地方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同时,将学生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角,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演奏、听赏、演唱、舞蹈、歌舞剧等不同形式的课内外表演来提升学生捕捉、接受、深化音乐作品中地方红色文化情感元素的能力,进而将音乐作品中的地方红色文化、民族精神升华为爱国情怀,推动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因为每一首歌曲、诗词背后都蕴藏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故事、或奋斗、或爱国、或歌颂某一位英雄人物,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歌曲、诗词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听音乐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唱歌曲《热血颂》,融入了听音乐话英雄“矗立在老山主峰上的战斗英雄——张大权”这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面了解了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并且在心中感叹他们英勇顽强的毅力、赞美他们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个时候,教师只需在学生感悟、感慨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向这些英雄人物看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此时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到了激发,音乐育人的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四)聚焦课堂内外,打磨精品,丰满羽翼

以集体团队研磨为基础,聚集课堂,以赛促训,在学区内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精品课等形式,在共享智慧、经验、成课的交流分享过程中,推动学区内“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实现自我丰翼。以个人研习为基础,聚集课外,通过课后服务实践、兴趣活动展示、学区艺术节表演、中小学艺术展演等活动,在训练与展示的过程中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实现自我提升。

(五)形成音乐教学新模式,加大推广运用

一只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与共享,是百花齐放春满园、是朵朵红花向阳开。而开展“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开发校本教材,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扩大音乐思政的路径。

一种教学新模式的推广与运用不是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这是一个以点带面,徐徐图之的过程,需要各校的每一位音乐教师秉承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积极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尝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教育下,文山革命老区的孩子一定会更好的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根植爱党、爱国情怀,以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好好学习,为建设新时代新文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宁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N].贵州日报,2021_10_27(7)

2巴图.红色文件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的九个路径[N].学习时报,2021-10-226(6)

3.韩天寿.红色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黄河之声.2019,(7).100.

4.中共文山市委党史办.文山市革命老区[CIP]云南出版集团2014第169498

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华人民共务中教育部制定,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