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对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功能水平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对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功能水平的影响观察

夏艳红

长沙县星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0100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对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焦虑症患者,均于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入我院治疗。按双色球法分组,45例/组,对比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治疗有效性。结果:比较生活质量水平与社会功能水平,治疗前二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比组(P<0.05)。比较治疗有效性,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比组(P<0.05)。论:将认知行为治疗用于焦虑症患者中,可以改善其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

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情绪,如未积极治疗,随病程不断延长,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1]。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多使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加快患者心理健康恢复。本文对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对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功能水平的影响进行观察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3.01-2024.01期间我院治疗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分析,以双色球法分组,组名即对比组、观察组,各组例数相等即45例。对比组:男女患者之比=25:20,年龄范围:24至46岁,平均(35.12±4.89)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之比=24:21,年龄范围:25至45岁,平均(34.91±5.23)岁。比较二组的基础信息,结果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比组行药物治疗,具体如下:选取生产厂家为花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国药准字H20193308,规格:10mg*14片)治疗,一次用药剂量10-20mg,口服,一日一次,持续用药7d后,调整用药剂量,最大一日不可超过20mg。治疗时间:6个月。

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如下:了解焦虑症患者相关信息,评估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引导式交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令患者意识到自身情况,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非理性态度,引导患者正确判断自身的非理性观念,并借助加强暴露、回避、催眠放松训练、深呼吸运动等方式改善患者态度与理念,进行认知重建,消除消极思想,建立生活信心,保持乐观心态。治疗时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治疗有效性进行观察分析。生活质量水平参考GQOLI-74问卷评估,总分100分,最终分值越高其生活质量越佳。社会功能水平参考GAF评分量表评估,总分90分,最终分值越高其社会功能越强。治疗有效性中治愈:治疗后紧张不安等情况基本消失,且无消极思想;好转:治疗后紧张不安等情况有所改善,且偶尔出现消极思想;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治疗有效性(%)=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二组数据分析统计,其中生活质量水平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执行t检验;治疗有效性以(n%)表示,执行X2检验。比较二组研究数据,结果有差异(P<0.05)。

  1. 结果

2.1 比较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均高于对比组(P<0.05),如表1。

表1  二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n)

生活质量水平(分)

社会功能水平(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5

47.91±5.23

63.19±4.67

45.37±5.49

75.43±5.68

对比组

45

48.02±5.36

58.45±4.78

45.48±5.52

68.89±6.11

t值

-

0.0985

4.7581

0.0947

5.2589

P值

-

0.9217

0.0000

0.9247

0.0000

2.2 比较二组的治疗有效性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如表2。

表2  二组治疗有效性比较(n%)

组别

例数(n)

治愈(%)

好转(%)

无效(%)

治疗有效性(%)

观察组

45

20(44.45)

24(53.33)

1(2.22)

44(97.78)

对比组

45

17(37.78)

21(46.66)

7(15.56)

38(84.44)

X2

-

-

-

-

4.9390

P值

-

-

-

-

0.0262

  1. 讨论

焦虑症是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典型症状有紧张、不安、忧虑、心率加快、出汗、睡眠困难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在临床上,药物治疗较为多用,如艾司西酞普兰,其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入体内后能够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浓度,延长并增强其生物作用,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3]。经此药治疗虽可发挥治疗作用,但具有局限性,无法改变患者导致焦虑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例如灾难化思维,生活单调,运动缺乏等,容易出现撤药后症状复燃或病情复发。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并减小复发概率,能够纠正相关认知,改善对环境与事物的看法与态度,进而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起到正向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可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用药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加快心理健康恢复

[4-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功能水平与治疗有效性均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为焦虑症患者施行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维持患者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耿彩虹,王超.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8):1370-1371.

[2]邓文佳.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45-46.

[3]李艳艳.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7):2814-2815.

[4]陈清.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5):2455-2456.

[5]谢远丝,张慧,姚慧慧.短程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22,33(09):1145-1147.
作者简介:姓名:夏艳红,女,籍贯:湖南耒阳,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

师,方向:中医内科、中医精神,科室: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