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

晏小琴

重庆市南华中学校 

摘要:

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校园欺凌与霸凌的本质及其主要形式,探讨了个体、家庭和同伴三个层面的因素对欺凌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发生与个体特质、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欺凌;霸凌;心理成因;干预机制

引言:

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欺凌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构成威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及干预机制。

1、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定义和分类

校园欺凌与霸凌是指在学校环境中,个体或群体对其他学生进行持续、有意的精神、身体或情感上的伤害或侵犯的行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孤立事件,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校园欺凌与霸凌的概念界定涵盖了多种形式的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上的辱骂、恐吓、传言,身体上的推搡、殴打,以及在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欺凌等。这些行为往往表现为一个或一群学生有意地对另一名学生进行的伤害,旨在制造对方的痛苦和疏离感,从而获得某种形式的权力或满足感。

校园欺凌与霸凌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指欺凌者直接实施于受欺凌者,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是通过某种中介来达到欺凌的目的,例如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其特征在于持续性、有组织性、对受害者的伤害性和不公平性,以及施暴者的欲望控制、支配他人的倾向。

2、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分析

在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探讨中,个体、家庭和同伴因素都显著地影响着欺凌行为的发生、持续和表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并且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个体因素是校园欺凌与霸凌行为形成的重要内部因素。个体的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在欺凌中的角色扮演至关重要。一些研究发现,具有攻击性、冲动性、自我中心、情绪不稳定等负向特质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欺凌行为。同时,受害者往往具有内向、自卑、社交障碍等负向特质,这些特质增加了他们成为欺凌对象的风险。此外,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在欺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焦虑、抑郁、自尊心缺失等心理问题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成为欺凌者或受害者。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质量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亲子关系的缺失、冷漠、严厉等不良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自卑感等心理问题,从而增加了他们成为欺凌者或受害者的可能性。教养方式也是家庭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严厉或溺爱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在校园中的行为表现。缺乏父母对孩子的支持、理解和关爱也可能使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重视,增加了其成为欺凌对象的风险。

同伴关系在校园欺凌与霸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和关系对其在校园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着复杂的权力结构和社会规范,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在一些情况下,欺凌行为可能是一种在同伴群体中获取认同和地位的方式。欺凌者往往能够得到同伴的支持和认可,这种认可可能会强化他们的欺凌行为。同时,受害者可能被排斥和孤立,这会加剧其心理困扰和负面情绪。

3、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干预机制研究

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有效的干预机制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上,都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来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发生。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至关重要。这些政策不仅需要明确规定欺凌与霸凌的定义和种类,还应明确学校对于欺凌行为的零容忍立场,并规定相应的处理程序和惩罚措施,以确保欺凌行为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技能培训。这些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情感管理、冲突解决、同理心培养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学生支持小组等机制。这些机制旨在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应对欺凌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集体活动和支持团体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之一,家庭因素对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平时应多陪陪孩子,关注孩子的行为及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知道如果遭遇校园欺凌应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告知家长及教师,采取理性的应对措施。同时,家庭中要有底线教育,教育孩子要遵纪守法,指出违反法纪要承担相应责任。通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拒绝暴力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减少他们参与欺凌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教育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与霸凌问题重要的一环。通过向家长、教师和社会公众传播有关校园欺凌与霸凌的知识和防范策略,提高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防范的氛围。同时,要加强正能量事迹的宣传报道,为青少年树立好的行为榜样。相关部门要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存在的暴力、欺凌、色情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持之以恒地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

结论:

本文对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心理成因及干预机制进行了探讨。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发生受个体、家庭和同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与霸凌的发生。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欺凌问题的机制和干预策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晓帆.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问题、成因及对策[J].大众心理学,2023,(06):2-3.

[2]瞿莉.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欺凌行为[J].大众心理学,2020,(02):45-46.

[3]王颖.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