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的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走向生活的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赖雯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364200

摘要:以人为本,以培育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劳动教育,被视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幼儿阶段,合理开展劳动教育能有效塑造个体性格,打好身体基础,提高适应生活能力及道德修养。然而,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仍存在观念局限、内容填充不足、师资配备不均等问题。为了推动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我们需优化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助力他们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走向生活;构建方法

伴随着新课改的朝气蓬勃以及儿童教学地位的日益崛起,教师的职责已不再仅限于提升儿童的理论知识,更为重任的是培养其正确的劳动习惯。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并顺应其生长规律,以此指导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儿童在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品质。

一、强化生活化劳动,增进幼儿认识

劳动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生活,而在幼儿期劳动教育就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同时,幼儿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早期探索阶段,因此,针对性强且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劳动教育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中,活用生活化情境加劳动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幼儿对劳动的理解,推动学生深化劳动认知。然而,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这是在幼儿实际劳动中的积累、形成,商品价值理念和人格特质。针对这些独具匠心的劳动素养,教师可以依照幼儿的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体验式劳动场景,如采用模拟职业职场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并明确劳动的价值观念。另外,为培养幼儿的劳动认知,教师可设置实际生活和劳动场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践交流,深化对劳动的认识。至于劳动观念的培养,则可依托于真实效应的劳动体验。例如,教幼儿生动模仿农民伯伯的一日作息,在真实感受农耕之苦的同时,领悟劳动的不易,通过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的劳动观念。最后,在让情境贴近日常生活,消除陌生感方面,劳动内容应适合幼儿的理解,避免出现过于复杂难懂或过于简单不适宜的情况。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务必紧紧围绕教育宗旨,避免偏离主旨,以免降低教育效果。

二、情境化教学,引导幼儿思考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引领下,劳动教育应更多依赖于情境化教学法,以此激发幼儿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及实践中学到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本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需尽力为幼儿营造富含挑战的情境,使其能在趣味盎然的任务中学以致用,积极展示自身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会通过细致入微的思考和探索,完美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成长需求,精选有针对性的教育素材,助力他们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通过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我们将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考,提升他们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需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借助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体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可主动关注劳动教育教学动态,深度研究核心素养教学理论,提高教学修养,积极参与培训课程、教学研讨会以提升专业素养及教学技艺,进而更好地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本领。同时,教师之间应增进交流,携手共创佳绩。教师亦可分享教学心得,借此反思并修正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教学效益。此外,政府可主动向落后地区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并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旨在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三、保持教育连续性,设定合理目标

教学的连续性对于保障核心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成效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深思熟虑如何设置具有持续性的教学案例来应用,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教学目标的有机传承以及稳步升级。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教师须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首先,根据幼儿学习的不同阶段,拟定符合教学期望的教学方案;其次,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质以及学习特性,针对性设计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度和紧密衔接性 。比如,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储备及能力水平,小班可以主要负责参与植物养护工作,中班则需重视独立种植与护理工作,而到大班阶段,幼儿不仅仅要独立完成种植和护理任务,还要学会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良措施。老师还可以适时加入一些特殊设计,以便妥善处理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再者,教师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富有创新意味的元素,拓宽教学视野,培育幼儿的创新精神。

四、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合作

以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儿童劳动教育的认识为目标,期望能够实现家庭与社区的协同合作,发掘共同培育的途径。园方可向具有志愿精神的亲子和社会人士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参与到园内的劳动活动策划中来,以此让社会更深入理解幼儿园的日常运作,推动家校密切共育,同时大力推广学前教育理念;社会层面应当积极提供劳动教育资源支持,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构建设施共享的交流平台,各方面紧密合作,帮助幼儿园节省搜索劳动教育资源的时间,聚焦于劳动课程的创新;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完善相应的规范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法令,确保劳动教育的有序展开,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提升其在法律当中的地位,并适时改革教育法规,逐步纳入劳动教育相关条款。教育主管机构应当对忽视劳动教育的学校进行批评、警示,以保证劳动教育有序、高效实施,杜绝任何不作为现象。 

总而言之,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准和学习特性。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劳动情境的教学方式和持续性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劳动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柏洁.多维度促进学前教育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87-90.

[2]张妙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4

[3]刘曼.幼儿园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