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8
/ 2

探讨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路径

樊媛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田园幼儿园    017000

摘要:幼小衔接对幼儿适应小学学习及其思考方式、学习能力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实现幼小协同,本文对幼小衔接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建议,期待为幼儿成长和小学、幼儿园教学过渡提供研究价值。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向;工作路径

面临学校教育多方面改革,做好幼小衔接成为重要工作。幼小衔接情况关系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连续性和适应结果,影响着儿童经验转化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便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健康水平。幼小衔接需要得到重视,以实现幼儿向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

  1. 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确定幼小衔接的主体、关注重点、互动角色及其目标,将以上几项问题进行明确。幼小衔接主体为学校,即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幼小衔接关注重点为幼儿,关注内容为幼儿的心理特点、压力水平、生活习惯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从多个角度整体看待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适应情况;幼小衔接中的互动角色则包括双方学校及幼儿家庭、幼儿自身共四个角色,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建立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以及幼儿四方的良好互动基础上,本文则以幼儿园、小学学校及幼儿三者间的互动为视角进行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目标应规划长远,以幼儿的适应性为基本点,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互动方式,最终帮助幼儿建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和长远的发展能力,帮助幼儿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涯。

2.幼小双向衔接的工作路径

2.1关注儿童成长的内驱力

幼儿具有极强的内驱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幼儿本能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占据主导地位,这在幼儿进入小学教育阶段一般被视为不符合规则意识和缺乏纪律性,这种错误观念长久地影响了幼小衔接的开展。事实上,儿童本能的内驱力、内心的原始渴望恰是成长成才的关键。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自己的能力和本能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也指出了起点”[1]。因此幼小衔接工作要将关注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为伊始,借助儿童特点、个性、天赋以及本能顺势而为,关注幼儿关注的东西,改变成年人主导的幼小衔接方式。

幼小衔接工作需倾听幼儿心声,关注幼儿思维能力、行为特点上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以及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的过渡方式。如利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未来小学生活展开想象—围绕幼儿要在小学玩哪些课外小游戏、怎样的上课方式、老师的样子、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小学要掌握的知识点等,让学生对小学教育展开想象,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下一学段的心理接受程度,从而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再如云南地区研学旅行的学习方式,儿童能够在与自然的互动实践活动中建立动手和思考的好习惯,能够形成自我意识,并促进自我团结协作、沟通表达能力的提高。当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太缺乏想象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关键在于关注衔接的重点—幼儿,以幼儿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才能获得幼小衔接工作的成功

2.2幼儿园与小学共同承担幼小衔接责任

幼小衔接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小学与幼儿园双方肩负起责任,展开幼小对话,将双方各自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厘清,并争取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达成共识[2]。

不论幼儿园亦或是小学教育,衔接二者无非在于提升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行为上以及思维方式上,全面的适应小学环境。因此幼小衔接过渡,一方面幼儿园方应对幼儿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及人格特征等信息进行总结,了解幼儿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情况,建立对幼儿学习适应能力、学习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认知,给予幼儿帮助引导,让其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中。

另一方面,小学也应重点关注儿童的生活、行为及学习习惯,为学生适应下一段学习生活做好铺垫,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如让学生思考小学应怎样学习,并利用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互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与同学之间协作学习以及进行课外娱乐活动等等,促进儿童的学习能力及与其他同学互动方式的转变,以便为幼儿快速融入新集体做准备。

2.3为幼儿向小学阶段过渡提供心理支持

幼儿与成人不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而是互相学习和促进的关系。儿童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同时相对成年人更加直接、关注自我感受并具有较强创造性。幼小衔接需要充分照顾幼儿感受,减轻幼儿升入小学的心理压力,以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为基本原则,帮助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幼儿在升小学的过程中存在心理过渡阶段,具体可划分为“心理过渡的憧憬期”、“心理过渡的剥离期”、“心理过渡的混沌期”以及“心理过渡的新生期”[2]。憧憬期幼儿还存在较多想象,对小学生活抱有期待和渴望,总体呈现出积极状态,对未来小学学习的困难和挑战被积极的情绪弱化;剥离期幼儿已经开始小学生活,意味着幼儿从以往习惯的身份环境和行动方式中剥离出来,面临新的环境挑战,幼儿被迫身心分离因而存在心理上的主观丧失感,如一些幼儿在新的集体环境中不知道该怎样和同学进行互动和建立关系,或者一些幼儿即便与周围同学相处和谐,但内心上并不认同;混沌期幼儿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上产生怀疑,这一时期在迷茫和觉醒的过渡中,幼儿易变得虚无或对现实认识深化;新生期幼儿已基本适应小学学习,有新身份、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获得感,能够开始以积极的状态学习。

剥离期和混沌期面临较大的失落、痛苦和冲击,有一种无序感和虚无感,儿童在这两个阶段易产生自我怀疑,需要小学做好心理引导工作,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融入和适应小学生活。如鼓励学生记日记,将学生这一阶段的感受全部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或只是回看自己写的东西。首先写字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困惑和纾解情绪;其次对自己的感受进行回忆能够促进儿童的自我觉察能力,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小学和幼儿园还可为幼儿举办过渡和毕业仪式,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认知到并接受自己已经步入下一阶段,从现实层面的实际行动促进幼儿心理的转变。或者幼儿园在大班幼儿快毕业时对其进行心理和行动暗示,如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提醒学生,“你们变成小学生时,应该怎样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对小学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进行适当介绍,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学段的正确认知,以减少儿童面对未知的不适应感。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学校双方予以重视并承担责任,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以儿童的成长内驱力为幼小衔接工作始基,并在幼儿成长过渡的关键阶段—剥离期、混沌期提供心理支持,以此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尹梅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家长,2022(12):180-182.

[2]张豫. 幼小衔接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3]刘源,程伟,董吉贺.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心理过渡:意蕴、阶段及调节[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