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2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冯晓素

温州市鹿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科患者共计1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均分,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患者。研究组,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服务。两组分别进行护理,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情况。结果,治疗护理过后,研究组的满意度高达91.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8.2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巨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效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及感染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家属对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也表示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引言: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关护理人员需充分重视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结合精神科的实际情况,优化护理管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稳步发展。精神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精神障碍疾病,由于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和行为异常等症状,所以很难维持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精神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96例,女68例;年龄范围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3.2)岁,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7±2.1)个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实施护理时依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护理计划,遵守护理会议制度,及医院各种制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其必要的尊重与保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爱护,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注意语言适当、态度和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注意疏导其不良情绪,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具体计划如下:

1.制定优质护理管理计划:针对精神科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应制定出一份优质护理管理计划,对其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改善对策与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家属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还需重视与患者的情感沟通,对患者的实际需求予以重视,以满足其基本护理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引导,让其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并做好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违纪情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以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

2.明确优质护理人员职责

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需切实落实好各项护理工作,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进行基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及时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并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精神科整体护理质量。此外,在进行病房管理时需注重细节,并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以保障患者的康复,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自身感染症状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治疗工作[2]。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需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保障自身在工作中的能力。

3.优化护理管理流程

首先,医院应对护理人员的排班进行科学安排,避免因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导致护理资源浪费,在充分保证护理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其次,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医疗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共享,并以此来对护理人员的排班和护理服务意识进行合理优化。此外,医院应明确各科室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的排班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排班方案,从而有效避免因排班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安排混乱现象。最后,医院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并以此来对现有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观察指标、评价方法

1.观察指标:在患者入院后的6个月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家属对其满意度评分。

2.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种护理服务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患者的显效、有效及无效为最终评价标准。此外,还应对护患关系、日常护理、健康教育、专科知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及感染控制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在评价过程中融入总体满意度、医疗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3]。具体为患者对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以此来让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n(%)]

研究组

82

25

50

7

75(91.46)

对照组

82

16

40

26

56(68.29)

χ2值

                                 8.456

                                 0.022

P值

三、统计方法

1.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的收集与统计采用 SPSS20.0软件来完成,其中,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统计部门完成,而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则由我院护理部门完成,统计分析时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来完成,若两种检验结果均不符合统计学意义,则说明该数据不能用于统计学分析。

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若两组间的护理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说明该数据不能用于统计分析。

3.相关性分析: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具体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四、结果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进行。同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且发病突然,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精神科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需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优质护理服务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及感染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服务,且患者家属对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也表示满意。因此,在精神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常静杰.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2):134.

[2]杨凌.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229-230.

[3]李洪敏.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心理月刊,2020,15(1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