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交通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探析

李媛

130924198507114222

摘要:近年来的交通工程实践表明,道路与桥梁的接合部施工已成为工程难点之一,该部位的施工不仅技术复杂,且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安全风险。例如,边坡防护措施的不足常常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鉴于此,现代交通工程建设强调必须重视连接处的施工管理,需详尽进行地质勘查,以科学的方法制定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方案执行。同时,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

1交通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的要点

1.1桥头跳车的工程解决方案

桥头跳车,这一交通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源于桥梁与道路接合处设计的不足。这一现象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度,更可能对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构成威胁。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桥梁和道路的接口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的工程设计。其中,广泛采用的桥头搭板技术,通过在桥梁与道路的交汇处设置搭板,可以有效地缓解由于路面和桥面刚度差异导致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显著降低跳车现象的发生概率。搭板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至关重要,通常会采用弹性材料以提供更好的吸能效果。然而,不应忽视车辆通过搭板时可能产生的二次弹跳,为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在搭板末端设置3~5厘米的浅埋变厚式埋板,或者将其嵌入混凝土路面中,以进一步消除潜在的弹跳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桥头跳车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路面磨损、桥梁老化等,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道路的平稳安全。

1.2边坡防护设计的创新实践

边坡防护设计是保障道路、桥梁以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边坡地质条件、气候因素、人为活动等复杂因素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在边坡出现裂缝、滑移面等不稳定迹象时,可以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如安装挡土墙或桩基,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防护网的设置可以防止落石,确保下方道路的通行安全。锚固技术的应用,如锚杆、锚索等,能有效固定边坡表面,防止其因风化、雨水冲刷等因素导致的滑移。在某些特定环境,如湿润地区或道路与桥梁交汇处,边坡防护可能需要结合生态修复策略,如种植耐侵蚀的植物,它们的根系能稳固土壤,同时也能美化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防护的和谐统一。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降低边坡灾害风险,保障人与环境的安全。

1.3优化路基基础设计

在构建道路与桥梁的交汇点时,路基基础设计是确保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收集包括土层结构、地下水位、地层稳定性等在内的地质数据,以便对现场条件有全面的了解。这些信息将指导科学地确定路堤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防止因设计不当引发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此外,排水系统的规划是路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有效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地下水或雨水渗透到路基中,导致土体软化或结构破坏。同时,设计应考虑到可能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以确保路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及时排出积水,减少路基的沉降,避免因路基沉降造成的路面不平,保证行车安全。

2交通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的要点

2.1完成过渡段的良好施工

2.1.1桥台搭板构建

桥台搭板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精确无误。根据行业规范,搭板的柔刚过渡长度被限制在6米以内,以确保在车辆经过时能有效分散荷载,减少对桥台结构的冲击。为应对可能的路桥沉降差异,搭板通常采用反向坡度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调节,以适应地基的微小变化。在施工过程中,搭板的锚固是关键,采用竖直与水平相结合的锚固方式,可以增强搭板与桥台的连接强度,防止因荷载过大导致的脱锚现象。

2.1.2台背填筑作业

台背填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桥台的稳定性和桥头跳车现象的缓解。在选择填充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物理特性、力学性能和经济性。例如,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碎石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矿渣则因其轻质和良好的压缩性而常被选用,而土则因其易于获取和处理而被广泛使用。施工过程中,分层填筑是标准操作,每层的厚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同时,每层填筑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压实处理,以确保填筑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桥台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坏。此外,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也是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的关键,如使用振动碾、压路机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夯实机械或人工夯实等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稳定性,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2.2完成边坡防护施工

边坡防护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以混凝土防护为例,其施工关键技术要点如下:首先,依据边坡的坡脚设计图安装模板,随后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构成整体的防护结构。施工时,首层混凝土采用土模,水平分层浇筑,每15m沿路线方向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由0.02m厚的挤塑板制成。混凝土的振捣使用手提式小型设备确保其密实,并对表面进行收光和拉毛处理。其次,当首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进行凿毛作业,采用人工方式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确保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少于75%。再次,第二次护脚混凝土浇筑同样采取分层浇筑,下料口与边坡结构保持约30cm距离,以减轻对模板的冲击,防止模板损坏。使用两台振捣机交替作业,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棒的振动和移动距离应为振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10cm,以防止影响侧模。振捣完成后,使用塑料布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以确保施工质量。

2.3实施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步骤。在某项工程中,采用了换填法,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首先,要求选用适当的材料,本工程选择了以素土和石灰土为混合料,其配比为2:8。石灰土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尽管成本较高,但与素土混合使用,能在控制软土地基处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其次,施工过程中需先清除地基内的软土,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挖掘方式。大面积挖掘采用机械,以提高效率;而在地基坑边缘,采用人工挖掘,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开挖过程中,遵循边挖边运的原则,设立专门的弃土场地,及时清理已挖掘的土体。最后,进行混合料的回填。混合土在施工现场均匀搅拌,然后分层回填,并在每层回填后进行压实,以保证回填的效果和质量。

3结语

在路桥工程中,道路与桥梁的交汇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设计科学性对整个项目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本研究观察,目前此类连接点常出现如桥头跳车等技术难题。为确保施工质量,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专业设计方案来解决,以增强结构设计的逻辑性和路桥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从而为后续的设计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大志.关于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17):178-180.

[2]罗振鹏,孔德胜,向阳,等.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与设计情况综述[J].中国设备工程,2023(3):246-248.

[3]淦家爽.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的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27):98-100.

[4]黄丹静.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4):149-152.

[5]李克元.交通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