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思考--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关于打造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思考--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为例

李菲菲

厦门市梧侣学校36110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枯燥等。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为例,探讨了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部编版教材;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

引言: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起步阶段,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打造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意义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批判性思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时空观念等都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而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机会[1]。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措施以及对秦国和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南北方在农业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两者碰撞融合带来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能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逻辑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2]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满堂灌"现象普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历史教师仍然延续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更谈不上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枯燥,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朝代更迭、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部分内容对初中生而言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转化,这些枯燥的史实和古文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一些历史教师习惯就教材讲教材,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感到所学知识脱离实际、无关紧要,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加之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导致不少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成为历史学习的"两头愁"。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不足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在这种"一言堂"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教师偶尔设置一些问题、组织一些讨论,学生也往往是敷衍了事,难以展开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学生参与度不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长期缺乏表达交流的机会,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更难以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师生互动,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打造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对策

(一)精选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转化

面对内容庞杂的部编版历史教材,教师要学会甄别和取舍,有所侧重地安排教学内容。要立足教学目标,围绕课标要求,优选最具代表性、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把握住教材的主干和精髓。对于晦涩难懂的史实古文,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转化,用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讲述夏商周的更替时,可结合考古发现,用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夏代二里头遗址、商代殷墟遗址,直观再现当时的都城布局、宫殿结构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述西汉"文景之治"时,可选取《盐铁论》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农本抑商"政策,体悟统治阶级的社会责任。这些教学转化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又能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教师唯有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用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呈现,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

历史教学要摆脱"满堂灌"的窠臼,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在教学"远古的传说"时,可引导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在表演中加深对上古社会的理解;在教学"春秋五霸"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春秋五霸"为题的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评价五霸霸主的功过得失,在交流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类似这样的体验式、讨论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启发学生的历史思考。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课、慕课、虚拟现实等形式丰富历史课堂。数字化时代的历史教学,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历史风貌,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积极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参与课堂创造机会。在教学"秦统一中国"时,可设置"秦始皇的功过"这一辩论主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搜集论据,开展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口头表达、逻辑思辨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丝绸之路"时,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关隘,标注在地图上,展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輝煌历程。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活动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既加强了师生互动,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交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的获得感、参与感必将大幅提升。

结语:

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更新完善。教师要立足新课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多措并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信息化教学、任务型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4(2):59-61.

[2]索朗顿珠.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传奇故事,2024(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