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析

     吴丽丽    

许昌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尤其重要。教师以课标为导向,以高考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堂为主要基地,以历史社团为辅助平台,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   家国情怀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效地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更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品质,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现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总结如下:

一、以课标为导向,调整教学方式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心得具体要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探究其对现今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重视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分析和研究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对应问题,进而影响其价值观。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探究民主道路”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总结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地主阶级发动的“师夷长技”运动,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革命运动等都失败了,得出结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无法带领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民主之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后来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成立了新中国。在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中国历史的这部分相关史实有了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智慧及革命先辈的付出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及时调整填鸭式教学方式,树立“学本”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读具体历史事件,感悟其历史价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以教材为依托,激发民族自信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把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版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古籍等,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的课程,我们可以体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创造的历史成就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培养和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优秀人才,还留下了很多经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左传》、《史记》等,教师还可以在授课前通过前置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发明和历史著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我们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及中国先进人士在探索救国道路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及英雄观。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背景,充分挖掘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

三、创设历史情境,传承家国情怀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注重大历史轮廓而忽视小人物细节,教师在上课之前需呈现生动的历史情境,在学生情感得到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讲述抗日战争时,课前播放电影《八佰》片段,并布置任务:课前查阅抗战老兵的资料,阅读教师的推荐书目。课堂上,某小组学生谈了电影观后感,并展示了收集的资料,还播放了一段幸存者访谈的纪录片——杨德裕,淞沪会战参与者,亲历守卫上海闸北四行仓库的战役,是著名的八百壮士之一,在战争中他失去了左眼纪录片中,当这位91岁高龄、已经接近于失明的老人激动不已,颤颤巍巍却无比高亢悲壮地唱起《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时,我看到好多学生的眼眶湿润了。

通过以上历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抗日战争中,由个人意志铸就的民族精神以及从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好历史与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对接,历史教学中还可借助网络、视频等新媒体,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以课题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适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可帮助学生形成家国认同,积淀最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利用社团活动,激发爱国热情 

对于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亲自体会。社团课可以为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提供很好的平台。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革命烈士诗歌朗诵比赛”,学生们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革命烈士先进事迹的了解,不断强化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及爱国之情,同时能增强对历史学科的热爱。组织学生编演《荆轲刺秦》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战国时期相关史实的了解,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接受历史学科,还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历史人物荆轲的英雄气概及其反映的家国情怀;通过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深刻铭记英烈的丰功伟绩,继承英烈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奋发学习中。教师还可在社团课上播放历史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荣辱观。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可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以课标为导向,以高考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课堂为主要基地,以历史社团为辅助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历史成绩,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

[2]周靖、 罗明主编:《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3]黄妙茜.《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