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探讨

许远巧

沙雅县第八幼儿园,842200

摘要:在幼儿园学科教学中,角色游戏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 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很多教师对角色游戏的应用方式并不科学,进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新课程背景下,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创建多元化的角 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前提下, 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文章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现状,探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同伴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方式,有效使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并且也可能会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有效改进角色游戏方式,创新游戏策略,有利于角色游戏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幼儿刚刚接触系统知识的学习,大部分缺乏学习经验。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有效创新角色游戏模式对幼儿学习知识兴趣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进而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体会到与小伙伴交往的趣味性。现阶段, 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将自身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完成,但是其角色游戏模式的深入内涵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角色游戏,不断探索和创新角色游戏模式,促进游戏的质量的提升,增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一、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

1. 游戏环境创设缺少幼儿参与。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习惯于按照自 己的想法创设游戏环境,包办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环节,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在一些角色区环境中,部分空间较为狭小,只能容纳两到三个幼儿完成交往活动,阻碍了幼儿之间的进一步交往,削弱了幼儿与同伴互动的兴趣,缩短幼儿之间的互动时间。

2. 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是引发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重要物质条件。从游戏材料的功能完善程度进行分类,游戏材料可分为高结构与低结构两种,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直接投放高结构材料,由于高结构材料属于成品材料,用法简单明了,所以幼儿拿到高结构材料后会独自开展游戏活动,缺少与同伴的交往。此外,在角色游戏中,部分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数量和种类偏少,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出现抢占材料的行为,严重时还会发生争吵、打闹等情况,影响游戏秩序, 更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感情。

3. 游戏主题活动较为单一。
在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的主题多种多样,幼儿不同方面的同伴交往能力需要教师安排不同的主题游戏进行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游戏环节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得游戏主题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幼儿只能开展单一的交往活动,而无法成更多的游戏情节,阻碍了幼儿与同伴产生更多的交往行为。同时,在角色游戏中,一些教师长时间开展同一主题活动,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感, 出现情绪不积极、参与度不高、 与同伴交往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角色游戏主题活动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4.角色分配灵活性不足。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扮演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所获取的同伴交往机会各有不同,扮演主要角色的幼儿能够与更多的同伴进行交往, 而扮演次要角色的幼儿则会减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且交往行为带有重复性。但是,部分教师经常出于自身喜好和主观意愿,让表现较好的幼儿一直扮演主要角色,而没有关注到其他幼儿扮演主角的需求。 这种不公平的角色分配方式势必会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喜欢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固定角色,不喜欢尝试扮演不同角色,使得幼儿交往经验和交往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举措

1.主动参与创设角色活动环境。
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应认识到幼儿主动参与角色活动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参与游戏环境创设的机会,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协商,从而共同完成游戏环境的创设, 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教师可让幼儿相互交流看法,带领幼儿打造出符合他们想法的角色游戏环境。例如,在设置新的角色区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区的主题和布局,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之后,教师再让幼儿根据共同讨论后的结果开始布置整体环境,合作完成角色区内的装饰环节,促进幼儿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行为, 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与此同时, 教师要从游戏空间着手, 改善游戏环境, 适度扩大游戏的空间范围, 让幼儿在宽敞的空间中放松交往情绪,发挥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延长互动时间,逐步提升交往质量。

2.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控制好游戏材料的投放数量和种类,既要避免幼儿因游戏材料不足而产生争抢行为,导致交往受阻,又要避免因游戏材料过多而使幼儿独自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可采取的做法如下: (1) 增加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低结构材料与实物相似度低,其使用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并在幼儿不确定具体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加强与其他同伴的交流,共同找出更多的使用方法。 例如, 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不应直接投放逼真的针筒材料,而应当投放形似针筒的圆柱形物体以及其他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在扮演医生、 护士时共同讨论这些材料的用法,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2)增设材料超市。教师应在角色分区投放材料的基础上,增设材料超市,为幼儿提供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帮助幼儿逐步扭转对角色游戏材料的占有心理,引导幼儿从争抢材料转化为分享材料,提高材料在不同幼儿之间的流动性,进而促使幼儿在交换、共享材料时进行交流互动,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3.设置丰富多样的游戏主题。
在组织角色游戏之前,教师要多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幼儿为立足点,增设一些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主题,提高游戏主题的更换频率,使不同的游戏主题能够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设置生活中的角色活动主题。教师在设置游戏主题时,应当设置幼儿熟悉的生活类主题, 增强幼儿的社交主动性。 幼儿只有在自 己熟悉的生活角色活动中,才能保持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交往行为。其次,及时更换活动主题。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同一游戏主题下的具体表现,控制好某一主题游戏开展时间的长短。当幼儿在某一主题下出现情绪不积极,或只有少数幼儿愿意去参与这一游戏时,教师应当考虑重新设计游戏主题。同时,教师还应加大游戏主题的创新力度,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为幼儿提供更多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 从不同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策略——以大班角色游戏“逛超市”为例[J]. 李薇.教师博览,2022(15)

[2] 浅析幼儿教育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路径[J]. 陆俊燕.新课程研究,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