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以大班探究活动珍珠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以大班探究活动珍珠鸡为例

叶慧玲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实验幼儿园,福建省三明市354400

摘要:本文通过大班探究活动“珍珠鸡”案例,探讨了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方法。首先,通过观察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表现出的好奇心,以此为切入点,生成以“珍珠鸡”为主题的班本课程。然后,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组织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珍珠鸡的习性、生活环境等。此外,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拓展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内容,如科学观察、艺术创作和语言表达,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紧跟幼儿兴趣和实际问题生成班本课程,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探究能力,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幼儿兴趣;班本课程;珍珠鸡

引言;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个性化和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与之相关的班本课程,成为一大挑战。此外,幼儿的兴趣多变且个体差异显著,教师需要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既能追随幼儿兴趣,又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班本课程生成方法,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班探究活动实施现状

在当前大班探究活动的实施现状中,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首先,活动内容往往由教师主导,缺乏足够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深入探究。这导致部分幼儿在活动中显得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探究活动在设计时往往忽略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考虑,无法满足不同兴趣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使得部分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过于挑战或者不感兴趣。再者,探究活动的资源和材料往往单一,缺乏多样性,不能有效支持幼儿进行深入和广泛的探索。此外,探究活动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幼儿难以从活动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影响了他们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抓住幼儿好奇心,生成课程

当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地涌入养殖区,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发现新奇事物的光芒。一个小小的提问,即是开启探索之门的钥匙。面对孩子们急切的询问,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描述所见到的新动物,激发他们观察的细致性和表达的能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描述:“小小的头,胖胖的身体,羽毛上面有许多白色的圆点。”这样的描述不仅仅是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更是孩子们认知能力的体现。教师利用现代技术,快速搜索并将珍珠鸡的图片和资料投影在屏幕上,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及时的满足。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珍珠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观察和描述事物。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对珍珠鸡的兴趣,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活动,如制作珍珠鸡的手工艺品、绘画珍珠鸡、甚至是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养殖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深入了解珍珠鸡,更能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孩子们好奇心的把握和引导,可以将一个简单的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意义。

(二)基于幼儿问题,引导探究

在孩子们对珍珠鸡的兴趣日益浓厚之际,一个简单的问题“珍珠鸡喜欢吃什么?”引发了一场深入的探究之旅。这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探讨,更是一次关于责任、生态平衡和同情心的教育。孩子们热切地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食物,试图了解和满足珍珠鸡的需求。这种自发的行动展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知识的渴求。然而,当珍珠鸡因为人多而感到恐慌时,教师及时介入,提出“我们该怎么办呢?”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关爱动物的同时,也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这一问题不仅促使孩子们思考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接下来的活动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喂养珍珠鸡,例如:制定喂食计划、设计安静的喂食环境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珍珠鸡的饮食习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且意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样的课程设计,基于孩子们的问题和兴趣,通过引导探究,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珍珠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三)紧扣幼儿发展,拓展课程

在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学习,对珍珠鸡建立了直观和系统的认识之后,教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与区域游戏活动结合,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引入蓝孔雀开屏的奇妙场景,结合绘本《大灰狼娶新娘》的故事情节,教师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婚礼这一主题的兴趣。这不仅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也是一种将已有知识与新情景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从而深入探索和理解婚礼的含义。这种游戏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通过设计婚礼邀请函、制作婚礼装饰、甚至是策划整个婚礼流程,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也是对他们细致观察力和创新思维的一次大考验。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教师不仅紧扣幼儿发展的需要,更通过拓展课程内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结论;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探索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策略,强调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本研究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幼儿的自然好奇心和兴趣点,设计出富有创意且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应灵活运用此类策略,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其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蓓蓓.追随幼儿自发探究——幼儿“趣探银杏”班本生成课程的实践探索[J].华人时刊(校长),2022,(06):66-67.

[2]刘杰文.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赋权背景下的自我角色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3]顾晓红.追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的实践——以大班探究活动"珍珠鸡"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