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初中数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初中数学的实践研究

宋亚飞吴义毅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桢州初级中学  715400

【摘要】将模型思想的运用和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们完全认识到,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课堂上有联系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加强学生的模型思维,让他们能够将模型的思想运用到抽象的数学问题中去,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本文阐述了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几何案例分析为基础,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希望在理论上与实际上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实践

引言: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原有的“应试”观念逐渐被抛弃,学生从单纯的“应试”转向“学以致用”。然而,许多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出现“学而不知用”的情况。这就是指学生对数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当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对此,老师们应引起足够的关注,既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对他们进行数学模型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景,为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模型是中学学习的重要数学思想[1],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过程。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去思考、去探究,最终培养出一个数学模型思想。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认识层次,老师可以从当节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挖掘社会生活事件、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构建对应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模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直观的环境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对其进行抽象归纳,从而为建立数学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选取数学模型时,也要考虑到其难易程度,老师应该尽量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在“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小王小李下棋,规则是谁先赢得三局,谁就是赢家,如果小王在第一局中获胜,那么如果不算平局,会发生什么情景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通过提问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用树形图来列举,提升教学效果。

二、几何教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与实例剖析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建模与几何教学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几何主要研究空间形状、尺寸、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可以加深对几何概念的认识,使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通过构建几何模型,可以加深对图形的属性及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几何分析能力。此外,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对几何投影、立体图形等方面的理解,并能通过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提高对实际几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所以,将数学模型运用到几何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几何知识,又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建模与求解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几何中数学模型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

案例描述

模型建立

模型分析

图形变换

通过几何模型分析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规律

建立几何变换模型

分析不同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空间投影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几何图形在不同投影条件下的性质

建立几何投影模型

分析投影性质和实际应用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说明了在几何中使用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几何知识,并通过实例分析,更能体现出数学模型在几何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一些具体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几何知识对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本研究中,学生要利用几何知识来分析城市地图,其中包含了道路的走向、建筑的布局以及空间的使用,这样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的问题当中,提高学生的几何模型化的能力。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地发展出了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与数学化的能力,把现实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解决。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验证与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将数学模型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还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递与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则更多地强调了对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与实践有关的数学知识,多介绍一些数学模型的例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数学建模的构建与求解中来,从而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创造力。要想将数学模型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必须让老师与学校一起合作,持续提高老师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数学模型运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

四、模型评价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2],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模型观念的渗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不仅仅是成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在模型思维运用中的建模效果上,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不能单纯地依据学生最后的答题情况来判断学生。在过去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老师采用的评价方法较为单一,难以解释问题,单一的评价模型对学生的说服力也不够强,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中学数学老师也要制定综合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要在学生的资料收集、发现探索、模型建立、问题解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这个问题,同时,也要适当地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婷婷.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7(5):1.

[2]吕春芳.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模型思想[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