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训练对视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3

变焦训练对视功能的影响

朱建红

张家港中医院 

摘要

目的:通过手动翻转拍与视觉训练翻转镜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使用视觉训练翻转镜进行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裸眼视力及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1、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40名7-12岁近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B两组,其中A组70人,B组70人,交叉设计,A组先用手动翻转拍测量,再用视觉训练翻转镜测量调节灵敏度;B组先使用视觉训练翻转镜然后再用手动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敏度。2、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共有56名近视儿童参与研究,分为训练组27例及对照组29例,训练组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5分钟的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而对照组则佩戴普通单光眼镜,每周戴镜时间≥40h。两组在治疗前和第4周后均接受裸眼视力及调节功能参数(如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和调节灵敏度)的检测。

结果:训练组在训练前后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52(O.30-0.69)logMAR和0.39(0.09-0.60)logMAR,正相对调节分别为-1.99±O.93D和-3.66±0.95D,调节幅度分别为13.17±3.99D和15.47±3.04D,单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5.31±2.5cpm和10.53±2.42cpm,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5.14±2.68cpm和10.22±2.44cpm,与训练前相比,这些参数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29名患儿的裸眼视力和调节参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均>0.05),使用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对裸眼视力、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近视儿童使用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可以提高裸眼视力、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

第一章前言

全球的近视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长时间从事近距离工作不仅会导致睫状肌调节痉挛,引起假性近视和调节参数的紊乱,同时也会导致远视性离焦,进而引发真性近视[1-4]。使用翻转拍进行调节灵敏度训练,可以通过训练睫状肌而改善眼睛的聚焦能力。既往研究表明,调节灵敏度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眼睛的调节功能,并缓解视疲劳[5],亦可以治疗假性近视[6]。Ciuffreda等[7]对假性近视伴视疲劳的患者行调节灵敏度训练,大多数患者在训练7周之后,视疲劳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调节灵敏度增加,假性近视减轻。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视觉训练翻转镜与传统手动翻转拍的调节灵敏度结果,为临床调节功能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眼科中心门诊的7-12岁的近视儿童。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横断面研究,共有140名近视儿童自愿参加研究,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140例受试者中男性60例(42.9%),女性80例(57.1%),平均年龄lO.36±1.81岁。第二阶段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共有56名近视患儿参与了研究,并被分为训练组(27名)和对照组(29名),56例受试者中男性30例(53.5%),女性26例(46.4%),平均年龄为9.75±1.74岁。

2.2视力检查

在光线充足的场所,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2011),对受检者进行双眼远视力检查。

2.3屈光度测定

所有受检者均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使用拓普康综合验光仪(DK.3100)行双眼主觉验光,进一步确定最终的屈光度。

2.4两种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敏度

翻转拍设备准备及测量方法:

1)手动翻转拍(OPT-ACVT-03 2.1.3.11):由±2.00D的两对镜片和中轴的镜柄组成,中轴的一侧为两片+2.00D镜片,另一侧为两片-2.00D镜片。使用手动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敏度时,佩戴足矫眼镜,在眼前40cm处放置近用20/30视力卡,初始将+2.00D镜片放至眼前并开始计时,清晰后反转到-2.00D,再次清晰后再次翻转,一正一负为一个周期,测定一分钟翻转周期数。

2) 视觉训练翻转镜(南宁博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注册证编号: 桂械注准20212160085)由一个头戴式处理器及+4.00D和-2.00D的普通单光眼镜组成,在眼前40cm处放置近用20/30视力卡,当看清眼前视标后翻转镜自动翻转,一正一负为一个周期,获得一分钟翻转周期数。受试者随机先后使用手动翻转拍和视觉训练翻转镜测量调节灵敏度,两种翻转拍均先测单眼、后测双眼,每次测量完闭眼休息一分钟,均重复测量2次,两种翻转拍测量之间间隔5分钟。

2.5训练方式

1)分组:根据上一阶段调节灵敏度的检测,筛选出调节灵敏度异常的受试者,并依据受试者的意愿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

2)训练组:受试者佩戴足矫眼镜,头戴视觉训练翻转镜,进行训练,训练周期为1天2次,1次15分钟,训练至第4周后复查裸眼视力及调节参数。

3)对照组:受试者佩戴普通单光足矫眼镜,每周戴镜时间≥40h,于第4周后复查裸眼视力及调节参数。

2.6检测指标

1)裸眼视力2)调节灵敏度3)调节幅度4)正相对调节5)负相对调节6)调节反应

2.7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章结果

3.1一般情况

总共140名儿童参与本研究,其中A组70名(50%),B组70名(50%)。140例受试者中男性60例(42.9%),女性80例(57.1%)。平均年龄10.36±1.81岁,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2.33±1.43D。A、B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屈光度上无差异(P均>O.05)。受试者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受试者基本信息表

96e32376e92250ab52666c0784c3246

3.2翻转拍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评估两种翻转拍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手动翻转拍测量MAF和BAF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773和0.787,P均<0.001);视觉训练翻转镜测量MAF和BAF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840和0.812,P均

计算A组和B组之间的交叉设计方差分析(ANOVA),分析阶段效应、顺序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翻转拍类型测量结果不同(F =59.217,P<0.001);不同的检查阶段对测量BAF无影响(F=3.069,P=0.082);不同翻转拍的先后使用顺序不影响BAF的测量(F=0.467,P=0.496)(如表2所示)。

表2交叉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4ec31ff778ffdd3479db03d0c800c11

3.3训练前参数对比

本研究共纳入了56名近视儿童,其中训练组(27名)和对照组(29名),56例受试者中男性30例(53.5%),女性26例(46.4%),平均年龄为9.75±1.74。两组间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表3)。两组治疗前裸眼视力、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调节幅度、单眼调节 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表3)。

表3两组训练前参数的比较

1681c9b6c0e89f4ba9f68ff08b56a20

3.4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及调节功能的变化

在训练组中,使用翻转拍训练后的裸眼视力、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翻转拍训练后的调节反应较训练前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对照组中,观察4周前后的裸眼视力、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表4)。

表4两组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及调节功能变化

43bd910ae4c66acc574cdb97759aa62

3.5训练后裸眼视力及调节功能的比较

1)负相对调节:根据基线负相对调节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负相对调节为2.25(95%CI:2.17-2.33),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负相对调节为2.17(95%CI:2.09=2.25),两种方法对负相对调节改善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967,P=O.167)。

2)正相对调节:根据基线正相对调节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正相对调节为-3.60(95%CI:-3.90~-3.29),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正相对调节为-1.99(95%CI:-2.28~-1.69)。两种方法对正相对调节改善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优于佩戴普通单光眼镜(F=58.11,P<0.001)。

3)调节反应:根据基线调节反应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调节反应为0.40(95%CI:0.28-0.53),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调节反应为-0.43(95%CI:0.32-0.55)。两种方法对负相对调节改善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125,P=O.725)。

4)调节幅度:根据基线调节幅度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调节幅度为-3.60(95%CI:14.77-16.42),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调节幅度为-1.99(95%

CI:-12.84-14.43)。两种方法对调节幅度改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优于佩戴普通单光眼镜(F=11.749,P=O.001)。

5)单眼调节灵敏度:根据基线MAF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MAF为10.78(95%CI:9.99-11.58),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MAF为6.24(95%CI:5.48-7.01)。两种方法对MAF改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优于佩戴普通单光眼镜(F=66.527,P<0.001)。

6)双眼调节灵敏度:根据基线BAF调整后,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后近视儿童的BAF为10.36(95%CI:9.52-11.21),佩戴普通单光眼镜的BAF为6.08(95%CI:5.27-6.90)。两种方法对BAF改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觉训练翻转镜训练优于佩戴普通单光眼镜(F=53.123,P<0.001)。

7)裸眼视力:使用翻转拍训练后UCVA为O.39(0.09-0.60),佩戴普通单光眼镜后UCVA为0.60(0.52-0.69),经Mann-Whitney U检验后(U=551.0,P=0.008),表明使用翻转拍训练后UCVA与配戴普通单光眼镜后UC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5两组训练后裸眼视力及调节参数的比较

1cf68c8a726b04e73796e37c7953e7f

第四章讨论

与传统手动翻转拍相比,本研究采用了视觉训练翻转镜自动技术,其优点在于能够确

保不同观察者和受试者翻转速度的一致性,调节功能障碍与视觉相关的主观症状(如视力模糊,视疲劳,注意力下降)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进行调节训练来锻炼睫状肌,进而增强双眼的运动控制、协调能力和视觉信息的处理水平,从而有效改善视觉障碍相关性疾

病。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使用翻转拍训练可以提高裸眼视力,这与Sterner B[8]和Yuda K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调节功能的训练过程中,人眼的调节灵敏度与正相对调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调节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有可能是裸眼视力改善的推动力之一。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视觉医学和近视防控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结论

使用视觉训练翻转镜进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裸眼视力、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和改善调节灵敏度,因此,视觉训练翻转镜可作为一种可行的调节训练方法推广应用。

第六章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拓展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探究视觉训练翻转镜在其他年龄阶段或远视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1]Harb E,Thorn F,Troilo D.Characteristics of accommodative behavior during

sustained reading in emmetropes and myopes[J】.Vision Res,2006,46(16):

2581.92.

[2]Morgan IG,Ohno—Matsui K,Saw S-M.Myopia【J】.The Lancet,2012,

379(9827):1739-48.

[3]Vagge A,Ferro Desideri L,Nucci P,et a1.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in

Myopia:A Systematic Review【J】.Diseases,201 8,6(4).

[4]Bao J,Drobe B,Wang Y et a1.Influence of Near Tasks on Posture in Myopic

Chinese Schoolchildren【J].Optom Vis Sci,2015,92(8):908.15.

[5]Cooper J,Feldman J,Selenow A,et a1.Reduction of asthenopia aider

accommodative facility training[J】-Am J Optom Physiol Opt,1 987,64(6):430.6.

[6]Vasudevan B,Ciuffreda KJ,Ludlam DE Accommodative training tO reduce

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official

publication ofthe American Academy ofOptometry,2009,86(1 1):1287—94.

[7]Ciuffreda KJ, Ordonez X. Vision therapy to reduce abnormal 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J].Optom Vis Sci,l 998,75(5):3 11-5.

[8]Sterner B,Abrahamsson M,sjostrom A.Accommodative facility training witha

long term follow up in a sample of school aged children showingaccommodative dysfunction【J】.Doc Ophthalmol,1 999,99(1):93-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