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

刘萍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县幼儿园  723600

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省汉中市市级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HZZXY2024562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通过对幼儿核心素养的深刻剖析,明确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并结合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旨在为幼儿打造一个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优质成长环境,从而有效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创新实践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幼儿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不仅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更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在提升幼儿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实践,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一、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幼儿发展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这些素养是构筑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对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聚焦并精心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审视

当前,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幼儿园过分偏重于知识传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无疑使幼儿缺乏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尽管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着手班级文化建设,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这些努力往往难以真正契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1]。因此,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变得尤为关键和迫切,这不仅是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保障的重要一环。

三、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策略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其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建设目标。通过深入分析幼儿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结合班级的具体状况,我们应制定出一套既切实可行又富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2]。这些目标应涵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以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1.促进语言与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目标: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自信、清晰地表达个人见解。

实践:定期举办故事分享会,鼓励幼儿分享心爱的故事,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激发想象力;设立“小小播报员”岗位,让幼儿轮流担任,负责播报班级新闻或天气等信息,提升其公众演讲能力。

2.激发思维与创新能力

目标:着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实践创新理念。

实践: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与记录,探索自然奥秘;组织创意手工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培养环保意识与创新思维。

3.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目标: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其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态度。

实践: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其情感健康发展。

4.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目标:帮助幼儿了解社会规则,学习交往技巧,提升社会适应能力[3]

实践:模拟社会场景,如超市购物、餐厅用餐等,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这些目标不仅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高度契合,也紧密贴合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实施上述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逐步达成这些目标,为幼儿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1.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参与,设计各种趣味运动项目,如接力跑、亲子跳绳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故事会:每周安排一次故事会,邀请孩子们轮流上台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这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意手工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贺卡、折纸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设立班级小舞台:在教室的一角设立一个小舞台,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艺,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这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班级主题墙:设立班级主题墙,定期更换主题,让孩子们参与设计和布置。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4]

3.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每日之星评选:每天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孩子作为“每日之星”,并在班级中进行表彰。这可以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个别交流:教师定期与每个孩子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这样的交流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纪律和秩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和需求。因此,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倡导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式管理更能激发幼儿间的互动与合作精神。通过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并设立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组织小组间的拼图比赛、接力跑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体育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2.引入项目式学习至班级教学

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强调幼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项目主题,如“小小发明家”、“环保小卫士”等,让幼儿在项目设计、实施到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

3.实施弹性时间管理

传统的固定时间表往往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活动和学习兴趣,而弹性时间管理则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状态和兴趣适时调整课程和活动安排。设立自由活动区域,允许幼儿在课间或休息时间自由选择活动,以发展其兴趣和特长。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保持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明确建设目标、营造积极氛围和创新管理模式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华丽.注重班级环境建设 发展幼儿良好习惯[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97.

[2]薛靓.建构幼儿发展的小天地——浅谈班级建设新策略[J].好家长,2017(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