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及破解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及破解对策

田宛鑫,田野,陶家粱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要:随着全球科技和产业的迅速变革,人类劳动正变得越来越依赖智能技术、数字环境和信息系统。这种变化不仅扩展了传统劳动的时空和价值维度,还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当前,伴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劳动形态如数字劳动和虚拟劳动正迅速兴起。这些新型劳动形态的主要特征包括劳动场景的数字化、劳动工具的信息化、劳动手段的智能化及劳动目标的创新化。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劳动,这是劳动对于人类的首要价值。并且指出人的劳动目标不仅仅是谋生,而是以劳动为手段,以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的,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结合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了创新性解读,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思想体系。

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不断创造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使人成为人,通过劳动扩大对世界的认识,构建理想社会。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重要观点,劳动教育是学生爱劳动、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重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在智能化生产、专业化人才和竞争性创新的新时代,社会劳动形式正在不断变化。因此,除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外,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活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实践和流汗,接受训练和磨练意志力,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质量。这一基本内涵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重要性。在新的劳动教育时代,目标不再局限于促进生产,而是通过教育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因此,它积极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活发展,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以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积极追求和创造更好的生活;在内容设置上,它不再围绕简单固定的劳动活动,而是专注于与学科和专业高度兼容的专业培训、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德、智、力、体美,促进全面发展;在意义和价值上,更强调服务社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不再局限于“教会劳动”,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就是为党和国家育人,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工人和建设者。

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

2.1 劳动教育内容偏少,缺乏系统性

在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存在内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一是劳动教育内容相对不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缺乏综合能力和细致的思考能力。其次,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劳动教育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系统性的教学,学生只是被传授一些零散的操作技巧和知识,缺乏对劳动实践的整体了解和规划能力,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劳动过程和劳动价值,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2.2 大学生劳动素养不足

良好的劳动素养,是大学生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依据,是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原本需要人力来做的家务事如今都能被机器所代替,大学生极少乃至无缘参与家务事,致使大学生劳动习惯未能养成。其次,劳动态度消极。有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献身基层的激情和胆识,缺乏扎实工作、艰苦创业精神,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参与劳动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把劳动教育视为与教师、学校合作的工作而被动接受劳动教育的现象。

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的破解策略

3.1 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可以将传统劳动技能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创新实用的劳动教育课程。例如,可以开设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等相关技术。其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需要。因此,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包含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设立实践课程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社会机构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实现实践与理论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

3.2 大学生加强自我劳动教育意识

首先,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大学生应了解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轻视体力劳动、忽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态度,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充分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我们应该使大学生认识到劳动带给自己人生的意义与快乐,并以此推动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进而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大学生可从搞好宿舍卫生入手,勤扫勤洗,使桌面、床铺整洁。多学习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经常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马拉松志愿性活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再次,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参加劳动相关兴趣小组和社团,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参加支教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从中增强专业本领和提高劳动技能。最后,培育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大学生应该养成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应该意识到学习就是现在的主要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积极地参与体力劳动,积极承担家务劳动,加大自身锻炼机会,同时,也更加尊重普通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3.3 做好“软硬齐抓”的劳动教育保障

第一,加强网络监管治理,打造崇尚劳动的网络文化新场域。首先,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与监督,打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不良行为,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要进行筛检、清理;其次,积极发挥网络文化的陶冶、德化功能,设立网络奖励机制,鼓励优秀的网络达人、公益团体通过微视频等方式讲好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和劳模表彰等形式,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让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蔚然成风。通过加强网络教育工作、注意舆论引导、制定奖励机制等综合措施,做好数字时代劳动教育软件保障,弘扬崇尚劳动的网络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第二,个性化开发当地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一方面,借力区域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地方文化特色及产业优势,推动劳动教育资源个性化开发。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高校合作伙伴关系,相同地域各级各类学校共建共享人力、物力和知识科技等资源,打造数字化资源中心,提供免费的教育材料、在线课程、教学工具等,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努力消除劳动教育的数字鸿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将劳动和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劳动不仅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载体。因此,高校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有机统一,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改善策略,不断构建系统完善、资源丰富、内容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教育焦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琰,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9):8-9.

[2] 张晓岚.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