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1

“双减”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

齐士兰

陕西省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提质增效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水平与素养的主要途径。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班额普遍偏大的情况下,也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法通过校内课堂发挥出潜力,获取充足的学习竞争力,于是求助于校外补课,学生奔波于各大补习机构,苦不堪言,这样的风气也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想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学校需做到应教尽教,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从根源上尽可能减少学生到校外机构开小灶的需求。

实施双减政策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压力,为了追求优异的成绩,他们常常需要参加各种课外培训和补习班。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限制家长和学生参加培训班的时间和规模,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校内学习和个人发展。

除此之外,实施“双减”政策有助于缓解家长的培训压力。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学费,还需要安排各种课外培训和活动。这种过度的培训压力不仅使家庭负担沉重,也使家长们失去了与孩子共度时光的机会。通过减少学校课程外的培训需求,这可以降低家长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并且,实施“双减”政策有助于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过分追求分数和排名。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通过减少课外培训的需求,“双减”可以重新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确实,因材施教是课后服务的核心指向。校外培训机构需大力整治,但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仍有强烈需求,这个块空白由谁来填补?学校责无労贷,应承担起原来由培训机构完成的部分教育功能。按照双减政策文件规定,从2021年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将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周一至周五,每天课后展开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如何利用好这课后2小时,着实考验学校的办学智慧。作者认为,学校应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分类、分层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科学习存有困难的学生应做好辅导答疑,满足他们学饱的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创造条件、积极拓展求知空间,满足他们学好的需求。同时,学校还可针对学生的爱好特长,组织文体、艺术、科技类等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利用博物馆、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第三方社会资源,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特色活动,促动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师资配备是承担应有职责的关键保障。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服务,教师都是关键力量。一方面,学校应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制度,增强教师权益保护。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的工作量、在校工作时长必然会增加,在倡导教师敬业奉献的同时,对于教师额外付出的劳动,应该给予相对应的报酬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保障教师合理休息时间,以便他们有充足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双减政策的落实,任重而道远。如果说双减政策给剧场效应对教育的捆绑剪开了第一刀,让学生与家长有了坐下来学习的意识,让全社会重新树立教育回归校园本位的导向,那么接下来的落实,就要看学校自身如何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好减负增效,让学生踏踏实实坐着也能学饱、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