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教学现状及经验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小学朗读教学现状及经验浅谈

门爱玲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花园小学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0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良好的朗读习惯与朗读方式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然而,目前对于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不明确,教师重视程度欠缺以及指导方式不足等问题。因此,对于出现了这些问题以及所存在的现实状况我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作用、问题、方法

    朗读即出声的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有教师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 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推动思维的发展,是达到教育更高境界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有一部分教师仍认识不到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纸上空谈教师在课堂中只一味的自己讲,既不做示范,也不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具体的比较模仿对象,同时连自己感受课文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无法深入的体会课文,学生不朗读,就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就无法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就无从把握课堂组织教学的节奏,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

2.蜻蜓点水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毫不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也不作点拔,蜻蜓点水,且尝辄止,一带而过,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因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也是不可取的。

3.认识不够有些教师自身普通话不太标准,所以干脆使用方言教学,也有些教师为赶教学进度,一味追求教学考试成绩,认为朗读在考试中没有什么体现,课堂上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太多时间来朗读,所以总是轻轻带过,用时很少。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语文教材还配备朗读录音,语言标准、规范,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样板。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诵读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2.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熟读是把一切化成习惯。如果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方言及语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3.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体裁和不同的教学程序去选择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我要求学生打了预备铃就齐读当天要讲的课文,这样在课文分析之前,通过齐读让学生熟悉内容,有利于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课文分析之后,再借齐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

 语文学习,听说读写紧紧相连,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时,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便有章。

三、提高朗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直到学生朗读可以遵循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这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

1.利用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那么朗读便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可是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又富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式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的目的。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为激发起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朗读以及课文内容的优美画面,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学习与表达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素养。例如,当学习老舍的《草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课文朗诵以及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画,学生在边听边看地感受草原美景以及蒙汉人民深情厚谊的画面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小声朗读,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的准确,读的流畅。

2.创设情境氛围朗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他们反复练习是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后,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也可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如个人读、集体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的课文,文中运用大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让人物性格特点个性鲜明。学习这类型课时,教师要针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解,随后设计出适当的朗读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摔跤》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并根据文中设定的人物以及语言,通过简短的故事,结合文中的语境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文中角色情感并将其情感以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3.做好良好的朗读示范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才能在语调中自然的流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要求读的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一步的把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泛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必须要走进作者的内心,结合文中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自己先对文章进行示范性朗读,在高潮部分或作者情感强烈的部分,应放快节奏或声音高亢,要全面的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父爱如舟》这篇课文时,要注意将自己融入于这一情景中,并且注意语速、语气以及声音大小的变化。通过对文章进行通读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读。

4.有效的评价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工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