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新时代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刘明言

垫江县高安小学校

摘要:在当前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学校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学生的分数获得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容易导致劳动教育“应试化”,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并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激发内心热爱劳动的情感。文章就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

引言

在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农村小学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农村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使劳动教育和生涯规划更为重要。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而生涯规划则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未来生涯发展道路。然而,过去这两个领域通常被独立看待,缺乏整合和协调。因此,本论文将探讨如何将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与生涯规划相融合,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1.1强化学生劳动意识

小学生普遍劳动意识薄弱,即使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习惯依靠家长,而不是自主去完成,这和缺乏劳动意识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应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这可以强化学生劳动意识,使其在劳动方面表现得更加主动。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劳动中会逐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思想意识会发生转变,从原来的不爱劳动转变为自主劳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对学生而言,劳动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爱上劳动,并在劳动中进行创造,可以收获更多。所以,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并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最终实现人生理想。

1.2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应从小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劳动的认识,感受到劳动精神,并明白劳动精神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慢慢去感悟,体会劳动精神的真谛。当学生具备劳动精神后,对待劳动会保持认真的态度,并积极投入劳动中,用劳动进行创造。劳动精神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应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作用,强化学生劳动精神培养,让学生领悟劳动的真谛

2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2.1对劳动缺乏全面的认识

在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中,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详细地阐释劳动,导致很多学生对劳动缺乏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不少学生对劳动价值、劳动目的和劳动意义都不够了解,只是笼统地把劳动与汗水、挥舞锄头、播种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对劳动的认识很浅显。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造就幸福的是金钱,而没有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是劳动的结果,而金钱只是媒介和物质基础。还有部分学生理不清劳动与价值的关系,不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内涵,看不到蕴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基于此,农村小学教师有必要去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2.2学校对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受教育环境影响,各个学校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着重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身心发展健康情况不够关注。与此同时,各个地方的学校缺乏专业性的劳动教育教师,教师专业性不强,更加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其次,学校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往往忽略小学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大多将重心放在文化知识理论教学,忽视了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过程。在校内开展劳动教育大多是在保护学生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一些浅显的劳动,仅仅完成了形式上的劳动教育,而非重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所学习到的正确劳动观念。在日常教学当中,有些教师甚至将劳动教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例如没有完成作业,惩罚学生打扫教室的卫生等。

3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措施

3.1转变劳动教育思想观念

全社会都应该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才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学校应该将劳动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任课老师也深度研究劳动教材,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等方式开发更多有趣的、积极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喜欢劳动课,在劳动课程中得到智力、动手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将劳动和教育融为一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劳动内容。

3.2提供家庭劳动教育机会

家庭要主动给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主动参与日常生活劳动。比如:洗涤自己和家人的衣物、整理书桌和房间、为家人做一顿饭、参与家庭经济管理以及四季劳作等。还可以带着孩子去敬老院给老人送爱心、清理公共区域,通过自己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懂得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家长言传身教,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孩子内心。

3.3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农村小学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劳动的魅力,从中深刻体会劳动的价值、意义和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实现质的飞跃。理论教学固然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劳动价值体系,对劳动的意义、目标以及价值等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学生只能从意识层面去领会这些思想,凭借间接经验和想象力去感受劳动的乐趣,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劳动的深刻意义及其魅力必须通过实践来得到体现。基于此,农村小学教师应当挑选适当的时机去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魅力与意义,以此来强化劳动教育的效果。比方说,教师可以在植树节前后带领学生去校园里植树。先给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植树的工具,如树苗、水桶、铲子和手套等,再给学生做示范,详细讲解植树的每一个步骤。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在相互配合下按步骤完成植树。在学生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描绘树苗长成之后的样子,以及树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动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所在,继而强化其劳动意识。

3.4借助评价,规范学生劳动行为

学校要求,每天学生自我评价,每周同伴互评,每月教师小结,学期末举行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第一个学期,学生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名负责任的值日生”“拾起身旁的一片废纸”作为重点。第二个学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切入,开展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将外在的行为内化为个性品质。

结束语

在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强调全面素养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生涯的规划。实践中,发现融合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创新、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娟.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实践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2):125-127.

[2]彭磊,李可心.家校协同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85-88.

[3]冷超.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3(1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