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研究分析

罗廷泉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侧重于对减负增效教育理念的落实。对此,小学科学教学要看到实践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价值,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知识,积极进行趣味型实践作业、生活型实践作业及合作型实践作业的设计,由此实现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作业;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学生的发展提出“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实践能力是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型作业设计,优化学生对课后作业是负担的片面认识,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奠基石之一。

一、趣味型实践作业

趣味元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元素,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进行实践型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选择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元素,唤醒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成为作业的主体[1]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水钟”一课时,首先,在课内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制作简易水钟的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依据课堂所学,借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塑料瓶、吸管、胶带等,自主进行简易水钟的制作。如此,在趣味型实践作业的支持下,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实现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为进一步增强实践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钟大赛”作业,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水钟的制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评比,评比标准包括水钟的准确性、美观性、创新性等多个方面。如此,学生便可以在趣味性竞赛活动的支持下,找到科学学习的兴趣,为自身科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找到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总之,趣味型实践作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为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内在动力。

二、生活型实践作业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践性的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积极搭建起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2]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厨房里的物质变化”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所学知识出发,鼓励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和分析厨房中发生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食物的腐败、水的蒸发、油脂的凝固等,并引导学生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将其变化记录下来,尝试借用所学科学知识及互联网设备解释物质变化的原理,如,烧开水时先发生蒸发现象而后发生沸腾现象,当都属于汽化现象的范围;冬天因气温降低,食用油会凝固,加热后会发生熔化现象。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生活常见元素的支持下完成实践性作业,能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指导日常生活。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学生可以借助小苏打和醋制取二氧化碳,观察其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生活型实践作业的支持下实现自身动手能力的增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厨房科学探索”的分享会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厨房中观察到的物质变化及实验结果,同时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思考问题,如“在观察物质的变化时,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怎么做?”“在观察物质的变化时,应该先观察什么?”如此,学生便可以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收获更多作业体验,还能够实现自身分享能力、交流能力等的发展,丰富实践作业收获。总之,生活型实践作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途径,实现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合作型实践作业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巩固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会沟通、分享和互助[3]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决垃圾问题”一课时,首先,在实践作业开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作业小组的划分,一是为高质量作业成果的实现做好铺垫,二是让学生此过程中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能力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途径。其次,教师可以围绕教材知识设计“设计校园垃圾处理方案”合作型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校园内垃圾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设计出一份完整的垃圾处理方案。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完成调查、分析、设计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引导工作,为学生在小组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此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作业。最后,在作业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各小组学生将所得方案应用到班级垃圾处理、家庭垃圾处理、社区垃圾处理等场景中,一是检验实践作业所得方案的有效性,二是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学生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总之,合作型实践作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提供有效载体,还能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合作性,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陆静雯.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江苏教育,2023(40):67-69.

[2]宗若灿.优化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22(13):4.

[3]郝春晖.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策略[J].文学少年,2022(14):0073-007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 《小学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下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Fjxczx22-058)研究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