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侯发平

甘肃省庆阳市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 745000

摘要:初中情绪管理课程是基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开发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以导师会为载体,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开发与率先实施,培训各班班级导师后,各班导师进行二次备课与再次实践,旨在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问卷调查分析本校初中生情绪管理现状后,设立了清晰的课程目标,开发了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情绪调节三大主题共计五课时课程内容,建立了三级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问题 情绪管理 课程开发

一、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开发背景

青少年因情绪管理不当而造成的问题层出不穷,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问题日趋复杂。学习压力增大、网络环境复杂、家庭矛盾多发、人际交往不顺等因素导致他们在情绪上容易偏激极端,暴躁易怒,感情用事,有的学生受不良情绪操控,不但影响学习,而且更严重地会导致厌学、厌家、厌世,乃至误入歧途。青少年的年龄范围为10-19岁,主要是初高中学生。而初中生处于身心剧变的青春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初中生的情绪可塑性极强。由此可见,初中是情绪管理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且能切实帮助他们实现情绪管理的课程,从而实现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网络成瘾、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抽动障碍及其他障碍等。根据门诊调查,33.33%的就诊学生存在情绪障碍,位居首位。因此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开发将极大助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对本校初中生进行情绪管理问卷调查后,收回有效问卷481份。问卷调查发现61.95%的学生认为情绪管理对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28.27%的学生认为重要;53.02%的学生认为情绪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82.02%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情绪困扰,24.5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情绪化问题较严重,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出现情绪化问题,尤其是74.43%的学生在生气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在生气。只有19.96%的学生强烈同意在充满负面情绪时知道如何处理。68.4%的学生只是有时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只有16.42%的学生对情绪管理非常理解,大部分学生处于模糊的状态甚至不了解。

从调查可见,大部分学生认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存在情绪困扰,对情绪的认知、分析和调节能力有限,对情绪管理了解存在不足。因此,开发帮助学生加强情绪认知,进行情绪分析,促进情绪调节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实践模式

在《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中指出:“切实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在教育方法上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因此,利用导师会时间,由导师负责,进行情绪管理课程的实践,应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指导纲要中对情绪管理相关内容已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但是目前情绪管理课程依然存在课程内容散乱、不成体系、依赖心理教师、方式单一等问题。大部分学校或没有相关课程,或课程零碎,或教学方式以讲授式为主,使得学生了解部分知识,却没有形成情绪管理能力,不能应用知识预防与干预心理问题,所学内容只留在了课堂上,未融入到生活中。目前心理课程未构成情绪管理课程的相关体系,也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仍处于一种没有规范、没有科学引导的状态,也没有全面关注到学生在情绪管理课程中如何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因此学校和教师也很难积累经验与措施,难以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

传统心理教育依赖专职心理教师或校外专家,成本较高,应用不便,无法实现对班级学生的个性化、针对性教育,且未依靠学校原有的教学生态和教师职业能力,不利于推广。设置专门的心理课程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实践模式上,课题组借鉴加拿大“培训培训者”模式,进行心理教育模式试验。课题组成员进行课程开发与率先实施,各班导师听课后,根据本班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与再实施,由课题组成员培训各班的“培训者”(各班导师)。各班导师在后续班级管理与学生问题疏导中,可以再次指引学生应用所学,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真正让学生运用情绪管理知识,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三、初中情绪管理课程实践过程

课程目标设定后,课题组进行分工,每课时有一名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充分利用慕课、专业书籍、校内心理教师等资源进行备课。课题组进行磨课后,主备教师通过说课培训各班导师,再率先上示范导师会课程,各班导师听课。听课后,各班导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在班级再次实践。课程实践后,导师们在后续谈心谈话中,围绕课程所学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点拨、开导,引领学生真正将课程内容与真实问题联系,解决现实中自己遇到的情绪问题。导师们定期进行相关教育案例书写,深化师生对情绪管理课程的认知,切实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内容记录在专用的记录册上,作为资料进行留存。导师定期查阅学生课程学习笔记,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在导师指导下,使用如情绪ABC理论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剖析,应用所学。

在课程开展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迭代课程内容和体系,精益求精。

四、初中情绪管理课程评价

课程目前形成了班级评价、年级评价、课题组评价三级评价体系。

1.班级评价。在每次情绪管理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内容记录,导师及时在学生的记录手册上加注意见,进行初始评价。

2.年级评价。课程全部实施后,在班级评价的基础上,年级对学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选“阳光少年”“阳光少女”,树立榜样,颁发证书。

3.课题组评价。课题组评价的目的在于提升课程研发质量。课程全部实施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倾听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以及检测课程实施的效果。

五、初中情绪管理课程特色

该课程呈现了以下特色:

1.情绪管理课程的系统设计具有创新性。如何设计系统化情绪管理课程,以达成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全面培养尚无丰富的资料,本课程进行了系统设计。

2.探索了心理教育的新路径。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导师会有机结合、落地实施,如何充分发挥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较少,情绪管理课程以导师会为课程实施点,体现了导师这一角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借鉴加拿大“培训培训者”模式,首先,由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设计,并由专职心理教师、心理专家进行内容审核,接着对授课教师(即各班导师)进行培训,展示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并提供教程资料,最后由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及课程的教授,导师们随时可以得到课程开发小组的支持和帮助。

六、初中情绪管理课程收获和成就

课程实施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通过情绪管理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提高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升学生对情绪心理的认知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管理问题。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对课题组教师与导师来说,课程有效转变导师的教育理念方法,提升教师挖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发展教师的育人专业素养,探索出导师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学情的导师会教学的途径。对学校来说,本课程已成为我校十五年一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学校进行了分享交流。

参考文献

【1】谭柳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J].临床研究,2017(6):72-73.

【2】李永鑫,陈珅.加拿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0(5):138-143

作者简介:侯发平(1980.03—)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班主任工作与年级管理。

本文系2022年度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情绪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QYKT LX[2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