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3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实践与探索

杨双

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学府幼儿园        213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逐步发展下,幼儿园对幼儿在园本中的主体地位逐渐重视,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制定教学活动,并能够结合幼儿园的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游戏是幼儿在学前阶段最喜爱的活动,户外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在园本活动中对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要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安全、发展的游戏环境。本文旨在通过概述讨论、创设原则以及创设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仅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的兴趣是教师设置活动的最好教学目标,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幼儿的兴趣展开的,因此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依据创设教学活动,让幼儿在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提升身体各个技能的发展,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情境的影响下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幼儿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概述

幼儿园户外游戏就是指在户外环境中开展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幼儿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还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在户外游戏中,幼儿通过跑、跳、攀爬和玩耍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身日各个部分的肌肉,使幼儿大小肌肉群得以发展,以此增强幼儿的体质和协调性,同时,户外互动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促进幼儿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均衡发展。

户外游戏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幼儿教师在户外场地为幼儿才提供有计划、有准备的教育环境。户外游戏环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满足幼儿对大自然亲近的天性和幼儿的对游戏的需求,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还应注重环境的开放性、融合性、便捷性和可持续发展型,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教师所创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经验,以此提升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终身体育”游戏理念。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原则

(一)安全性与开放性

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场地设施、游戏教具、活动设置等方面对幼儿不能造成影响。对此,教师在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时要对地面中尖锐、坚硬的物体及时进行清除和改造,并在幼儿的活动场地内铺上草坪或沙地,保证幼儿在摔倒时能将伤害减到最轻。在游戏教具方面,教师需要在正规厂家进行购买,并按规定时间对教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

    开放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组织和设计户外活动及环境时,要以幼儿的自由和充分的活动空间为前提。如在活动场地的创设方面,教师要对活动区域进行细致划分,如草地、沙地、跑场、山洞等多种环境要素,使幼儿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充分接触自然。

(二)经济性与趣味性

经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创设户外环境时,要考虑到幼儿园所处的地区、地貌、以及园所的实际条件、经济基础、家长需求等,因地制宜为幼儿制定相应的户外活动环境。在活动环境创设趣味性方面,教师要与经济性相结合,利用现有废弃材料为幼儿制作丰富的户外活动教具,如废纸团做成的足球、废水平做成的哑铃等,不仅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变废为宝”的快乐,还能够体现经济性原则,使游戏材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此提升学生户外活动兴趣。

(三)教育性与因地制宜

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教师要重视户外活动环境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实现环境的育人功能。如西北地区教师可以利用沙地为幼儿创设寻宝任务,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和探究精神。又如在沿海地区,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泳场景,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传授基本的游泳知识,以此促进幼儿身体各个机能的提升,切实体现教育性和因地制宜原则。

三、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一)科学配置活动场地,体现合理教学环境

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活动开发自身的智力以及协调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满足自身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配置科学的活动场地,体现合理的教学环境成为了教师在创设户外活动环境时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1]

1.科学配置收纳、储藏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环境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收纳空间,不仅便于幼儿自主整理游戏玩教具,还能够便于教师对教具进行及时分类和规划。在设计收纳空间时,教师要经过多方考量设置科学合理的收纳空间,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高设置合理的收纳高度,便于幼儿存放和拿取[2]。其次,教师还要根据玩具的种类设置收纳位置,如对于小型的积木、建构玩具,教师可以放置在幼儿便于拿取的位置;对于球类、体积较大、长度较长的教具教师要放置在较宽、较低的柜子中,以防幼儿在拿取时受伤;对于安全垫、彩虹伞、帐篷等较大的教具,教师可以将其放置在储物柜中。

在设计收纳空间时,教师还应注重收纳区域的位置。教师可以在每个户外活动地点创设相应的收纳区域,如在泥塑区教师可以设置设置专门的收纳柜,并根据幼儿的身高这只幼儿的摆放位置,便于幼儿进行拿取。对于一些较大的教具,教师可以放置在距离幼儿活动较远的位置,防止幼儿在玩耍和活动时受到伤害。收纳区域的位置和摆放空间是教师设计科学收纳方式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对每个教具收纳空间进行标注,让幼儿能够将玩教具放置在正确的收纳空间,以此帮助幼儿加深玩教具的收纳位置,为幼儿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和秩序意识,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配置科学、数量充足的清洁设施

首先,教师要在各个活动区区域的附近设置税源,如建构区、种植区、攀爬区等,便于幼儿及时进行清理自身和玩教具材料,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户外活动环境中共有8个水龙头,供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幼儿使用[3]

其次,教师在泥塑区、美术区、沙地区等用水量较大的地方设置单独水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用水需求,还能够实现分流,避免幼儿的用水环节发生冲突和意外。

最后,对于刷洗类设置的用水设备教师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要考虑到幼儿的身高个个体化差异,为幼儿设置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刷洗工具;另一方面还要在户外盥洗区为幼儿设置不同高度、不同大小的水龙头和盥洗池,便于幼儿和教师应用。

3.根据现实情况合理提供辅助教具

幼儿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去求和个体差异,还要来考虑外界条件和客观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对幼儿造成影响。如夏季教师要为幼儿准备遮阳伞、小风扇以及解暑工具,梅雨季节为幼儿准备充足的雨衣、雨靴和雨伞,冬天为幼儿配备手套、围巾以及其他保暖工具,以此满足各个季节幼儿的需求。

(二)游戏材料多样化,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的各个技能发育尚不完全,对于事物的掌握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游戏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教具,以此保证幼儿在各个活动区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户外建构区环境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长度、大小和形状的搭建教具供幼儿使用,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创设情境,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幼儿喜欢的建筑鼓励幼儿进行搭建,并鼓励幼儿之间互帮互助、通力合作,以此完成最终的建筑模型[4]。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想象力,还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户外活动区环境中,教师首先可为幼儿配置基本的活动材料,如防护垫、沙包、呼啦圈以及球类等,并对幼儿进行基础的指导,让幼儿能够掌握基础的运动方式。在幼儿对基本教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后,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发散幼儿想象力,如在篮球运动中,除去基本的拍球运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传球、转球等;如呼啦圈运动,教师可以幼儿进行钻、爬、跳等运动形式,促进幼儿身体各个技能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对玩教具的创新,并通过引导、启发等方法帮助幼儿打开思维限制,形成多种创造性玩法,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打造合作游戏情境

幼儿的在人际交往是学前阶段教师培养的主要方面,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要依靠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积累的交往经验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为幼儿设置合作任务和小组任务,使幼儿在合作与交往中体会到人际交往的益处。

第一,教师要通过组织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教师可以设置合作类型的游戏,如二人三足、跳大绳等团队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以此加深幼儿对交往合作能力的理解。

第二,教师不仅要提升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实现亲子间的有效交往合作。如教师可以借助母亲节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在现场根据现有材料为妈妈制作母亲节礼物,此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够在提升幼儿合作意识的同时拉近亲子间的距离,以此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创设多元化游戏环境

1.沙水区

沙水区一直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户外活动场地之一,其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创造空间,还能够让幼儿在合作和交流中体会到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将空地改造成小蓄水池供幼儿玩耍,并将沙地区与戏水区相连接,形成良好过渡,并在蓄水池旁为幼儿提供多种玩教具,如水枪、水桶、水气球等,以此提升幼儿对户外互动的兴趣,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2.绘画区

绘画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力、操作力和手指大小肌肉群的发展。教师在创设绘画区域环境时,可以以园所的独特建筑为基准为幼儿创设环境。如教师可以借助园所中的乘凉亭,在周围布置各种样式的鲜花和藤蔓,以及流水、石头、树木等,为幼儿搭建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空间,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此提升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要对绘画区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受到活动区的影响而降低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注意力,形成反作用。

3.野趣区

野趣区主要是让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能够与大自然产生亲密接触,能够积极利用手脑合作,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索,还能够在共同游戏中让幼儿意识到学习互助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区域的创设对于幼儿园的场地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对于环境的创设以及玩教具的准备有较高要求。教师可以在园所空地中为幼儿搭建“魔音墙”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感知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变化,以此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草地空地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风力长廊”通过支架和柱子搭建拱形框架,再将准备好的若干个风筝放置于长廊顶端,在风吹过时可以让那个幼儿感受到风对风车产生的影响,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提升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4.搭建乐园

建构活动时提升幼儿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游戏形式,因此教师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也要格外重视。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容的废品制作成各种新颖的玩教具,如水瓶、奶粉桶、纸卷筒、卡纸等,让幼儿在新型的玩教具中发散思维,以此促进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教师还应在考虑学生的身体素养和个体差异,对于制作的玩教具的选择和创设不能超过幼儿的体重和身高,防止幼儿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教师在可以在大件区旁边的空地中为幼儿建造材料架,并将每种教具的种类和名称相对应,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是解放幼儿天性,帮助幼儿实现“快乐体育”目的有效措施。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环境创设模式,为园所的环境创设提供新的经验和支撑。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户外游戏活动环境,并科学配置活动场地及教学空间,让幼儿能够在环境的辅助下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此体现户外活动环境的育人价值,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蜜. 着眼于艺术能力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实践探索 [J]. 幼儿美术, 2021, (01): 25-30.

[2]席淑桂. 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J]. 学周刊, 2020, (20): 175-176.

[3]贾姗. 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 (01): 178-179.

[4]刘茜.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J]. 好家长, 2022, (27):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