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课程建设  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推进特色课程建设  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徐勇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

新一轮课改以来,我校遵循“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铸校”的发展思路,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保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为抓手”,不断加大课改力度,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开齐开足开好好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打造精品特色校本课程,助力师生特色发展”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师生的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不断增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擦亮了新区实验特色教育品牌,成为城基础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于此就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情况与同仁们交流如下:

一、课程创新,多类并举

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学校努力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服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中成长的快乐,坚持把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建设整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新海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力求立足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发展方向、学习能力倾向的不同,开展针对性教学实验,配置多型课程方案,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拓宽学习的时空。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努力扩大学生学科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学校目前已有五个板块的拓展型课程设置:数学板块涵盖“趣味数学”“数学实验”等;自然科学板块涵盖“物理与科技制作”“化学与生活”“生物模型制作”机器人等;社会科学板块涵盖“走进苏州”“模拟法庭”等;艺术与体育板块涵盖“足球”“形体与舞蹈训练”“航模与车模”等。

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为核心,目前设置了三个课程: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物联网、机器人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学校研究型课程运行和管理机制——围绕课题、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个性指导、综合评价,注重参与,追求过程性价值的实现。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每年建立40多个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又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中,我校努力践行课程学习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文理兼通、学以致用。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采用“内创和外联”的方式,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对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统筹规划,优化课程目标,科学设置实施方案,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高质量的精品校本课程,努力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志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

二、内涵丰富,评价多元

几年来,我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构建“灵动课堂”的同时,大力创建学科特色基地,建设学生特色社团,开设适合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课程,并不断扩大特色课程在课程门类和课时中的比例,不断丰富其内涵。近年来我校多名同学参加省市乃至全国各类科技大赛荣获大奖

为确保这些特色课程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学校探索并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点三面”多元评价体系。四点是:(一)课程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爱好;(二)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预期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否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四)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受学生的喜爱。三面是:(一)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二)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情况;(三)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能积极、主动探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评价形式主要采取巡课、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让教师在评价中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在反思中促进专业的成长。

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学校还依托我校优势,积极开发以加强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教育为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活力德育活动”建设,将德育课程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渗透于所有学校课程之中。如规划成长课程:新生军训、新生成长规划、励志主题班会;三节感恩课程:国庆节、母亲节、教师节庆祝活动;阳光运动课程:课间跑步、春秋季校运会、篮球对抗赛、远足等;争优创先课程: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三好优干表彰活动,科技创新表彰活动;欢乐节日课程:中秋、元旦等节日庆祝活动;常规教育课程:班容班貌、仪容仪表、文化墙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活动,升旗仪式;亲子互动课程: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家长开放日、成人仪式;安全人生课程:安全知识学习、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演练、文明交通活动;特长展示课程:校园桐花文艺汇演、社团展示周活动;成长课程:学生团校、国旗班训练、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等,并打造出多元的新型德育评价体系。

三、百花齐放,百科争鸣

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学校努力将“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的办学理念融入三类课程建设中去,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课程的特色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化。尤其是教学中通过整合学科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结合基础型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主题)活动设计,避免学习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既减轻学习负担,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或工作的质量。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把研究型课程学习与班级的主题活动及文化墙的布置设计结合起来,成立班级特色活动设计研究小组,把班级活动设计形成图文方案,展示班级的文化魅力。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并鼓励学生把自身的特长和个性爱好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要让自己的特长爱好在初中阶段断档。学科建设上着力打造学科文化基地,完善“学科文化教育”特色课程系列的开发,力求达到“全员参与、自下而上、多科编撰、重点开发”的规划目标。

实践中我们将校园不同角落科学规划到各个学科组,从学科简介、学科学法、学科精华文化展示等角度展开板块整合,力求做到可读性、可观性、可赏性,群策群力打造学科文化展示长廊,并编写学科特色校本学习,如此不断提升学校课程质量和品位,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成效显著  辐射引领

课程是实现教育理想的载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打造特色课程支撑特色发展的策略。在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心智成长需要,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中考升学率和合格率不断攀升,各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教学先进集体称号,较好地发挥了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面临加快提高民族素质、多渠道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历史使命,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建设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解决这些课题的根基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主渠道在课堂,切入点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辐射引领城教育更高更快地发展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