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蔡汝楠

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较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坚定不移地宣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从“互联网+文化”的背景出发,以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相关内容展开探讨,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小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策略

引言:“互联网+”的关键词为融合、创新与发展[1]。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围绕“互联网+”的关键词,优化教学策略,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对“互联网+文化”背景下的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小学教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分享、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2]。教师运用网上文化交流平台还可以加强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在教育行业的传播;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避免学生思想西化。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健全,较容易因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而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影响学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学教师若想实现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需要积极挖掘“互联网+文化”的价值,探索相关教学路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落实以下几点策略:

积极利用传播媒介,构建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步向数字化转型而学生接触各类新媒体的机会也随之变多[3]。在部分条件优渥的家庭里,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主要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传播媒介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若小学教师想要在这种趋势下实现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需要正确看待新媒体,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传播媒介,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小学教师可以寻求学校或者教育局的帮助,满足资金方面的需求,并制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动画、短片,再上传至各个传播媒介中。这种方法可以将各类传播媒介转化为内容输出的主阵地,促使学生在接触新媒体平台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除去新媒体之外,小学教师还应当关注校内的传播媒介,即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网络节目等。在校内传播媒介中增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受到文化渲染,下意识地坚守本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思想冲击。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建议在校园电视台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宣传片、经典文化常识等内容,促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接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步认识。

(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优质的课程体系。明确、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方向,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期望,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增加专门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以此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可靠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无疑可以在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当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优化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包括且不限于视频、图片、动态PPT、音乐等。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践活动

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让学生产生对教育内容的深刻感悟。因此,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步开展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在实践教育方面,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举办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书法大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知识竞答、国画大赛等。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旁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才艺,表现自我,以此发挥实践教育应有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参与实践活动后的感想,并对学生的感想进行点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加以关注。

结束语:在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下,流行文化逐步被渗透在教育领域,并对学生的发展观念起着深刻的影响。为保障学生文化观念的良性发展,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文化”背景下的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展开探讨,为小学教育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剡王强.慧阅读,智语文——“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5):4-5.

[2]林苇苇.高效构建小学语文“互联网+”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3,25(12):185-187.

[3]魏岩.“互联网+”中小学美术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浅谈[J].中国新通信,2023,25(06):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