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田燕

乌海市第五中学    内蒙古,乌海01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越发深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难度逐渐提高,学生对学习产生很大排斥心理。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对心理学领域的革新和优化,它倡导人类用积极和向上的心理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将积极心理学合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课堂教学,促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意识,保持平稳学习心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重点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旨在引领学生树立更加乐观和向上的心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引言:积极心理学表示心理学不仅只关注心理上的疾病和痛苦,而更应该关注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其自身潜力。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变化,通过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促进学生未来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特点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内在力量和潜力的学科,它强调人们应该从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通过培养个人的积极情绪和态度,教师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进而实现更高的目标。此外,积极心理学还提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这将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对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而且应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在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之前,发展学生心理的问题,挖掘学生健康、快乐、努力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影响。积极心态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实践中去改变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充实自己好而提高自己,让学生可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使得学生能够有幸福的感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积极心理学还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心态。除此之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应该帮助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积极思考和行为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学,它强调了对个人能力和潜力的肯定,并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控制力,以及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因此,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从正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他们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营造一个支持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家庭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科技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再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内外环境进行互动式学习,例如组织户外拓展训练、参观博物馆等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和知识,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在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最后,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情绪或行为表现,那么就应该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这包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或者向家长求助。只有当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关爱时,才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结合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在心理健康辅导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了解心理危机以及一些校园现象,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预防,同时也能通过剖析一些校园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心,从而降低此类事件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创伤。例如: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辅导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查找一些心理危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教师需要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从学生心理出发,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心理预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心理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心理看待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生活与学习,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教学的效率。

(三)家园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学生的成长和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且培养学生人生态度、心理状态、人际交往等都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这种教育具有前置性的特点,提前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干预,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一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沟通。教师要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合理利用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动态变化,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家长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全面了解,与班主任零距离沟通,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提高家庭教育针对性,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3]。另一方面,举办多姿多彩的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积极举办感恩活动,使学生回家后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对亲子互动的强化起到促进作用;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演讲比赛活动,确保每个学生心中都能常怀感恩之心;开展征集家书、家规等活动,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根本,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逐渐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合作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促使学生相互激励学习,以此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总之,积极心理学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界,2022(09):98-100+103.

[2]孙静娅.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10):92.

[3]王家伦.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家长,2020(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