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

韩莫日格

吉林建筑大学(长春 130000)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所不懈追求的夙愿。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要以党的领导推进思想新发展、以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分配合理。

【关键字】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实践进路

*本文系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JKH20230316SZ)的成果。

【作者简介】韩莫日格(1991-),男,硕士研究生,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与文化溯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思想不但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有关于未来社会设想,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的理想社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共同富裕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其中还蕴含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证。共同富裕作为未来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是其前提。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中蕴含着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和阶段推进的有机统一。此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建立与其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实现共同富裕,要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真正从制度根源上消灭剥削。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资,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同富裕思想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诗经》、《礼记·礼运》中有关于小康和大同的美好理想社会,也在魏源《海国图志》、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建国方略》以及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社会发展、增强民生福祉的设想。但是这些均只停留在了理论设想层面,未能得到实践。在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深陷苦难时,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提出救国方案,开展救亡图存,但最终均已失败告终。虽然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共同富裕道路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才真正开始的,但是共同富裕思想早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二、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工业化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社会目标及发展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1921年肩负国富民强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成功带领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的落后统治,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的障碍,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形成对共同富裕实践的初步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奠定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物质经济条件落后的中国开启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思考问题。毛泽东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改造的原理基础上,从中国自身实际出发,开辟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得到确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逐步察觉到苏联的一些经验做法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调动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依据中国现实实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方案,走出了“先富带后富”的路子,还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进入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围绕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科学指引。

三、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实现共同富裕,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实现必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过程。随着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发,共同富裕必然会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必须要进一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一)以党的领导推进思想新发展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积极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而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领导始终是贯彻这一过程的始终。党要积极引导共同富裕的舆论走向,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力依托。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发展以及积极探索符合本国、本地区、本区域特点的共同富裕发展新模式,通过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探索出一条具体有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进而引领全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进发。

(二)以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而回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为之奋斗的历史,就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

(三)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分配合理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在合理的分配制度下,更好的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要更好发挥公平和效率关系,调整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韩喜平,王思然.共同富裕:人类的追求与中国的实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1).

[2]胡亚莲.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J].党政干部学刊,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