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1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郭振邦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  四川巴中636000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由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心脏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心慌、气短、倦怠、疲乏、活动耐力明显减低、呼吸困难等症状,还易伴发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尽早治疗,下面介绍了几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IMG_256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脏瓣膜病的病情发展,防止瓣膜狭窄或反流加重,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目前,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的药物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血管扩张剂,心脏瓣膜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血管扩张剂可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硝酸甘油、地尔硫䓬等。(2)钙通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轻心脏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的心悸、气促等症状,常用的钙通道拮抗剂有地尔硫䓬、硝苯地平等。(3)营养心肌药物,营养心肌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提高心脏功能,常用的营养心肌药物有肌苷、辅酶Q10等。(4)利尿剂,心脏瓣膜病患者容易出现水肿,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除多余水分,减轻心脏负担,常用的利尿剂有双氢克尿噻、螺内酯等。(5)抗血小板药物,心脏瓣膜病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6)抗凝药物,心脏瓣膜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栓风险,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学指导下,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或置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入病变瓣膜处,利用球囊的扩张力,对瓣膜进行扩张,从而改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这种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2)瓣膜修复术,通过导管将修复材料送入病变瓣膜处,修复瓣膜结构,恢复瓣膜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损伤较轻的患者,可以有效避免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3)瓣膜置换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入病变瓣膜处,替换原有瓣膜,恢复正常心脏泵血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损伤较重、无法修复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血栓等。因此,在接受介入治疗时,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严格遵循医嘱做好自我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一类通过手术方法对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或置换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瓣膜修复术,通过手术修复瓣膜结构,恢复瓣膜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损伤较轻的患者,通过修复瓣膜,可以有效避免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瓣膜置换术,通过手术将人工瓣膜替换原有瓣膜,恢复正常心脏泵血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损伤较重、无法修复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3)心脏移植术,对于严重心脏瓣膜病,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移植,这种方法可以彻底摆脱原有心脏瓣膜的疾病,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外科治疗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疾病,如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然而,并非所有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都适合进行外科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下:(1)适应症,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程度较重,影响心脏功能的患者;瓣膜损伤较轻,有修复可能的患者;患者年龄较轻,预期寿命较长,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2)禁忌症,患者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对外科治疗材料过敏的患者;无法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

总之,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瓣膜病变程度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通过积极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