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策略研究

马晓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明德小学  157699

摘要:所谓“德育”即学校向学生展开的思想品德教育。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地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科目。因此,任课教师要有效融合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以此对学生展开更完备的教育教学,进而促进小学生更健康的成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教育;提升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单单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还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法治意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以“文”育“法”使儿童的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弘扬法治正能量,传播道德新风尚,进而提高小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来塑造小学生的优秀品质与美好心灵。

一、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对于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将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而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能够教授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以德育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符合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从小学开始抓好德育教育,有助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具备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才。而德育教育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给后代,助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有所缺失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往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将德育教育所涉及到的正向的教学内容加以运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将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从而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学校德育在课堂过程中的考核办法不完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将德育教育进行合理的引入,对于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往往只是将关注力放在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在德育教育引入之后的考评管理之中,没有适合的德育考核方法,这样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必然会造成诸多的限制,无法为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理念给予指导,对于德育教育从教材内容朝着实践行为的转变也会形成诸多的限制。所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对考核机制进行充实和完善。对于保证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可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考评机制,才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时,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目标。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热爱祖国、了解国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等。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学段间德育教育目标的衔接和递进关系,确保各阶段的德育教育能够相互促进、有机融合。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拓展德育教育途径。如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通过情境再现、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遵纪守法对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法律方面的视频资料或者开展相关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所学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此外,教师应该注意避免简单地将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三)完善德育教育保障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同时,还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相关活动和奖励先进个人等方面,为德育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此外,教师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优秀教师、鼓励后进生进步,从而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通过家庭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合作会议,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德育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会议,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计划。组织家长培训和讲座,提供一些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这些培训和讲座可以涵盖道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校合作活动,如家庭访谈、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等。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家校合作的关系,形成共同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共识。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德育手册,提供一些实用的德育教育指导和方法。这些手册可以包括家庭活动的设计、家庭规则的制定、家庭讨论的引导等内容,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五)强化德育教育效果评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开展多元化、多角度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学校也应该积极组织相关的考试或者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家庭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和培训,以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小学生,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考试与评价.2021(01)

[2]宗杨.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精神的渗透路径[J].求知导刊.2021(04)

[3]刘伟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考试与评价.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