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田海静

武城县李家户文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阶段教育的教学结构需要做出创新,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学习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的教育中,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而教师则需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从而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策略

引言: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策划,突破传统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束缚,将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学习收益,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

一、注重教学沟通,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当运用友好的方式与学生之间交流,并且全面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并且在课下也应当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形成朋友关系,处于同等地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的地位,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态度[2]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在前半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欣赏文章,并且与学生探究文章当中的优秀段落,引导学生互相之间交谈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处于平常的心态,积极探索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感受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再如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躲避廉颇”“廉颇知道具体的原因后为什么会负荆请罪”“‘和’代表了什么”,通过这种逐渐深入的问题可让学生明确《将相和》蕴含的真正含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通过一种自我探究的方式继续学习,这样学生会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自主学习和沟通能力还可以得到一定锻炼。

二、巧用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关注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能提高课堂与生活的贴合度,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连,提升学生的感受力。用故事展现、场景模拟或音视频辅助等方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素材作为导入环节的基本素材进行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春节的小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作“年”,每到严冬腊月,就会在三十这天出来骚扰百姓,荼毒生灵。有一次,“年”又来到村子里撒野,恰好有两个孩子在耍牛鞭子,“年”听到了“牛鞭字”的“啪啪”脆响声便仓皇逃窜。它到了另一个村子,看见到处都张灯结彩,人们穿红戴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吓得掉头就跑。人们知道了“年”的弱点后就在每年腊月三十穿红装、放鞭炮、贴对联,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过年”的风俗。再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未真正接触过白鹭,他们对白鹭的形态和习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有关白鹭的视频片段播放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欣赏到白鹭优美的体态,听到白鹭的叫声,从而获得多维体验。让学生带着对白鹭的直观印象阅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场景,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就是站在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度,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开启学习的乐趣之门[3]

例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问题导入方式,在教学开始阶段向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你都品尝过哪种方式做的花生?”“吃花生时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想知道许地山先生对花生有着怎样的体悟吗?”教师利用“问题串”的方式对学生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逐渐走近课文,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导入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众多,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如果课堂氛围压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转变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可借此为学生创造一个欢快、和谐的听学环境,利用课件整合教学资源,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授《纸的发明》一课时,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纸的发明过程,并且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进行介绍,引领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学生通过大屏幕更加清楚地了解纸在不同时期的形态,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进而认真地投入到文章阅读中来,自主分析各段的大意,提高学习效果。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将其分为探究小组,必要时可融入游戏活动、小组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此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慢性子和急性子人物的不同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有序分成扮演小组,组内成员轮流扮演裁缝、顾客和旁白,以此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人物特点及蕴含的道理。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顾客和裁缝转换性格会发生怎样的趣味故事?学生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大胆假设,课堂氛围达到高潮,从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不难看出角色扮演法具有一定成效,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更好地体会到每一个角色的情绪,加深了对该课的印象。

五、课后读写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从整体面上注重“听、说、读、写”,要求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让四个因素点有机联系起来。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阅读是自外而内吸收消化,写作则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这两个过程可以互相沟通。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形式多样,读写结合相当程度上源于读,是读的延伸。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研究论证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呈现出的作品,课文里面的字词、句子、段落和语文手法都是供学生学习的范文和例子。

例如,通过《美丽的西沙群岛》可以学习文章的构段方法,通过《鲸》可以学习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读学写,以读促写,学习完这几篇课文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语句、段落,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或者通过扩写、缩写、续写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地创新教学思路,吸引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荣松.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7):25-26.

[2]陈潇沛.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05):153.

[3]宋立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1(0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