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学生量感的培养措施进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对小学数学学生量感的培养措施进行研究

李慧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100081

摘要: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量感有效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量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生量感的培养展开分析,介绍了量感的概念,探讨了学生量感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量感;培养措施

    对于量感而言,其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视觉和触觉等相应感官,从而对物体的速度、重量以及大小等产生相应的感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面积、时间、长度、重量等数量未能产生正确认知,无法形成良好的量感。由于此情况的存在,进而导致学生在答题出现“40米的铅笔刀”、“爸爸身高180毫米”等错误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培养学生量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量感概念

    从小学数学角教学层面展开分析,量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其主要是指个体对“量”的感悟,可以对学生感悟“量”这一元素的能力进行充分体现。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量感培养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如下。首先,对于量的比较,其主要包括使用测量工具比较、通过中间物间接比较、直接比较等。其次,从量的运算角度来看,其具体包括解决数量问题、单位换算、不同单位的四则运算等。最后,对于量的估算,需要对适合的单位进行选择,以此来准确推断和估计物体的某一属性[1]

二、小学数学学生量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量感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与锻炼。在学生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具,而计量单位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数学概念,学生除了要对相关数学知识正确理解以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计量单位,以此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通过对学生的量感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对量的估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量感角度展开分析,需要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确保其对量产生良好感知,从而增强学生对时间和空间具有的想象力。在对计量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时,学生应对时间、空间等计量单位加以掌握,有效增强学生量感,确保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对估测方法合理采用,使学生量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参照法以及单位迭代法等,从而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2]。因此,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量感培养加大关注,深刻认识到此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措施

(一)以实践活动为中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时,需要确保学生对“量”能够产生直观感悟,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量感,除了要依据课本数据以外,还需要结合生活体验与实物,确保学生可以对量产生良好的直观认知。从量感角度展开分析,其表现出直观性、经验性、形象性、发展性以及过程性等特点。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当中,需要对学生的感官系统加以调动,包括学生的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确保有效协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可以充分积累经验,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经验,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使学生的量感得到有效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对学生正确引导,实际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量感[3]

(二)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

    在实际培养学生的量感时,需要确保学生对生活产生深刻感悟。在数学教学期间,为了对学生的量感有效培养,教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教学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相关量的感知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使其可以精确感知1毫米、1分米、1厘米的数量,以此来使学生对毫米、分米、厘米产生正确感知,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或者小件物品,对“量的表现”加以感知。如此一来,教师在提出一些长度单位题目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并与实际表现相联系,确保学生可以正确填写,从而使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学生的量感有效培养,需要充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合理采取教学对策,对学生的估测能力有效培养,确保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估测,从而使学生的量感得到快速发展。例如,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估测能力时,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可以与实际生活充分联系,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相应“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课间可以休息10分钟,通过列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时间长短进行估测。而在对长度进行估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采取测算方式,使学生对长度产生明确认识。在对长度距离展开估测时,可以对跨步的方法进行采用,以此来为学生估测提供辅助。通过有效开展练习活动,可以明显增强学生估算与测量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量感

[4]

(四)基于生活经验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了解,明确学生的经验基础,对学生认知水平加以了解,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从小学生角度来说,其在具体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所经历的活动,对学生数学感性经验的积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开发,并要合理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从感性经验逐渐转变为理性知识,以此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当学生在对人民币进行了解和认识时,其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对货币的使用具有一定认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对爱心义卖活动当中的真人真事加以挖掘,以此来作为课堂素材,确保学生能够对人民币产生正确认识[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学习计量单位,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增强学生对量的估测能力。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丰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从教师自身出发,其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较强量感,能够对量正确比较、运算和估算,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丹. 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路径[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9):85-87.

[2] 蔡燕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3):117-120.

[3] 盛秀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一单元为例[J]. 甘肃教育,2023,11(19):98-100.

[4] 陈银萍,刘世清,张娟. 小学生数学"量感"及其培养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3):31-34.

[5] 施艳. 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3,5(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