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体验的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基于职业体验的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研究

刘友玲 李铁玲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六分校   07275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职业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是新形势下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活动,了解职业所存在的角色职责以及社会规则,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小学高年级

前言:

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后来,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加大,劳动课逐渐被边缘化,中小学生整天埋头于书本,很少有时间参加劳动。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分析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对家长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也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急需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然而传统教学中缺乏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直接导致了普通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基于职业体验的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劳动社团活动开展

我们根据学生的劳动兴趣分组,设立了农学社、小记者站、我是小演员、缝纫工之家、小厨师五个劳动社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开始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逐渐掌握相关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劳动实践中努力成长。

(一)小菜农种地

农学社的学生最先行动起来,先在校园选择种植基地,后走进种子化肥大厅,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认识种子化肥学习种植方法。回到校园,开始整地、播种、浇水、除草、护理、采摘等一系列的种植活动。通过这次体验活动,学生掌握了实实在在的种植知识,也从劳动中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

(二)小记者走访

小记者站的学生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工厂公园、农村社区,对家乡生态发展进行调查,先后完成了“工厂变公园”、“污染源变博物馆”、“环保新农村”等新闻报道,并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播报,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记者这一职业的奔波劳碌,也加强了对家乡的认识。

(三)小演员表演

话剧社的学生从语文课本出发研究课本剧,通过理论学习和表演练习,在剧本、台词、表演、道具设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完成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课本剧的创作,并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大放异彩。孩子们在一遍一遍的排练中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

(四)小裁缝制包

缝纫工之家的学生借助网络了解裁缝这一职业,从缝扣子、缝名字贴开始实践练习,逐步发展到缝沙包、缝衣服等较复杂的缝纫工作。在学校举行的义卖活动中,缝纫工之家展出的沙包吸引了众多小消费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一针一线中,学生渐渐懂得: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五)小厨师做饭

厨艺社的学生把厨具搬进教室,实现美食之旅。先尝试水果拼盘、彩色饺子、美味蛋挞,再一起包粽子、蒸蛋糕……从简单的食材到可口的食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制作过程,还看到学生学习做菜的热情和耐心。就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一项技能,同时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在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中,学生感受到各种职业的不同,也体会到不管什么职业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和独特魅力。职业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更加强了,对习进平主席说的“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学生进基地与家长进课堂

经过家校共同努力,我们建立起一批长期合作的职业体验基地:本地的博物馆、消防站、服装厂,同学家的蛋糕店、小农场、小果园等,都变成学生的职业体验场所。学生在活动基地进行充分的劳动实践,之后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收获诸多职业技能知识,更让他们了解到这些职业人在背后的付出与努力,对不同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与此同时,拥有不同专业技术的家长被邀请进去我们的课堂,为学生带来精彩纷呈的职业讲座。蛋糕师傅课上展示烘焙蛋糕、打发奶油、装饰裱花的过程,熟练的动作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缝纫师傅为大家讲解我国服装的发展,衣服制作的七大步骤,还示范了剪裁、缝合面料的方法;牙医给在课堂上展示牙齿的生长过程以及如果预防龋齿等,通过家长进课堂,学生看到家长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他们认识到职业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关系到自己未来生活的幸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跟随父母上一天班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跟随父母上一天班,去了解家长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例如,五年级的小王同学跟随家长做了一天的律师小助理,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律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学识、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六年级的小张同学在母亲的服装店里做小导购员,经过一天的锻炼,她学会了如何介绍商品,如何礼貌待客,初步具备了服务意识;六年级的小孙同学跟随爷爷去街上做自行车修理工作,他在修理自行车的过程中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简单的修理方法,发现做一名维修工要肯动脑、肯吃苦、肯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某项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与未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与回报,学会独立与承担。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这种经历将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

五、学生劳动报告展示

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完善自己的劳动报告,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职业体验劳动成果,各组推选的方式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推选出优秀的成果宣传报告书,举办专题活动在全校进行展览,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借鉴,不断完善自己的宣传报告。

学生的宣传与展示活动吸引来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对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准备加入我们的活动阵营,为学校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小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处于成长与试探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萌发个人职业兴趣,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生活体验,培养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既是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乔锦忠.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21).

[3]王维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概述[J].中小学德育,2018(7).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体验的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与研究》(课题编号2004264)的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