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

黄雅婷

(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

摘要:目的:分析在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8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研究组),记录并比较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更低;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摆脱负性心理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改善。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激励式护理;自我效能评分;焦虑评分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提升,心理障碍与精神问题在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了相应的提升,这一点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埋下了极大的影响与危害[1]。焦虑症可对患者的情绪状态造成极大影响,基于此,患者往往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身心压力之下,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埋下了极大隐患[2]。本文针对在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7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9~62岁,平均(45.27±2.33)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1岁,平均(45.30±2.28)岁。相关内容已经上报伦理委员会并获审批。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及时发放药物并说明用法用量。②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③及时巡视病房并做好通风消毒和物品摆放管理。④给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帮助患者科学搭配食材,确保其营养供应。

1.2.2 研究组  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亲情护理: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讲解相应的护理知识并引导患者家属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确保患者家属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医院看望患者,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有效结合亲情这一纽带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紧张情绪的消除。②激励式护理:医护工作者应在护理期间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互动,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患者实现康复信心的确立与完善。在此期间,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康复情况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对于患者做出的一些努力,医护人员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激励,从而帮助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康复信心。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自我效能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 患者焦虑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分数与焦虑状态呈正比。

1.3.3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问卷评估,得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以P<0.05,证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患者自我效能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20.13±2.22

28.91±2.04

对照组

40

20.12±2.19

25.12±2.11

t

-

0.020

8.167

P

-

0.984

0.000

2.2 患者焦虑状态比较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患者SAS评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49.85±2.08

21.45±1.70

对照组

40

49.88±2.14

28.57±1.68

t

-

0.064

18.841

P

-

0.950

0.000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71.89±4.66

91.41±3.57

对照组

40

71.98±4.70

85.68±3.64

t

-

0.086

7.108

P

-

0.932

0.000

3 讨论

为了有效提升焦虑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结合大量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对于护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3]。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帮助焦虑症患者摆脱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困扰医护工作者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引导患者家属实现对于护理工作的积极参与与充分配合,继而利用家庭情感支持的方式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焦虑心态的消除与缓解[4]。在此期间,患者家属可以选择一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与患者进行聊天,这一点可以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并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关爱,其对于患者康复信心的树立与焦虑心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激励式护理,医护工作者可以对患者康复期间的一些表现进行关注并及时给予肯定,其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健康情绪的消除,改善并引导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康复信心,对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医护人员指导规范自身言行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推动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拓展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水平更大,且其焦虑心态评分更低。基于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综上,从医护工作的角度来看,采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改善,其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谈陈. 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1):1972-1975.

[2] 刘媛丽,马春梅,马雪红,等.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的影响评价[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99-100,103.

[3] 刘海霞. 观察亲情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42-144.

[4] 高俊霞,杜美青,李聪. 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2,22(9):1480-1482.

[5] 刘文婷,谢萍香,黄秋红,等. 亲情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6):104-106.

第一作者简介:黄雅婷,出生于1992-10,汉族,籍贯是福建厦门,科室是精神科,目前职称是护师,大专,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