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因素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探究

何晓玲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628200

摘要:当前,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受到关注,积极心理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双因素模型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基于该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通过挖掘学生积极品质、构建和谐班级环境以及营造快乐和成功的体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实践策略,如活动设计、教师角色塑造以及在课堂中体现双因素模型等,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双因素模型;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建设;班级管理;高中阶段

引言: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的增加、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化,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强调问题防治的同时,更需关注积极心理的培养,以助力学生成长。双因素模型因其对积极心理的全面认知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该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用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一、双因素模型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积极品质的发掘与培养

双因素模型强调了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问题或症状,更包括积极的幸福感、成就感等因素。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发掘并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这包括但不限于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积极品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为班级建设注入了活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班级将呈现出更加多元、积极的氛围。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以及志愿服务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发现自己的积极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心理素质。

(二)班级环境的构建

双因素模型认为,心理健康不仅受个体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环境的塑造。因此,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班级环境的构建显得尤为关键。共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教育者应该努力加强师生关系,打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集体。为了实现班级环境的积极构建,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注重班级规范的制定,明确学生在班级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团建游戏、主题讨论等,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1]

(三)快乐和成功体验的营造

在双因素模型中,积极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的积极品质,还涉及到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目标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活动,营造让学生在集体中体验快乐和成功的机会。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让他们在团队中取得一些小的成就。这样的成功体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在集体中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整个班级更加积极向上。教育者还可以在课堂设计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更加愿意面对学科挑战。

二、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活动设计与实施

为促进班级积极心理建设,设计并实施丰富多彩的活动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针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活动,也包括涵盖整个班级的集体活动。在个体层面,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的座谈会、个人成长分享等,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彼此的心路历程,增进相互了解。在集体层面,定期的班级聚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可以拉近同学们的关系,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教育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量身定制活动内容,确保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组织者要注重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2]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分享心得、交流感受,促进他们在集体中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

(二)教师角色与指导

教师在班级积极心理建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适时的引导和激励,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活动中。同时,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注重维护班级的秩序和和谐。通过定期班会和个别谈心,教师可以了解班级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还应该示范积极的心理态度,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三)双因素模型在课堂中的体现

将双因素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双因素模型中有关积极品质和心理幸福感的概念。例如,在心理学课程中,可以设置专题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中,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通过各种方式认识自己的积极品质,并鼓励他们分享这些品质在学业和生活中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积极品质的认知,也能够在班级中营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氛围。

结论:通过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构建和谐班级环境以及营造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活动设计、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课堂中对双因素模型的体现等实践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构建了一个更为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因此,基于双因素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周拥军.基于双因素模型的班级积极心理建设策略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9):22-25.

[2]艾春燕.双因素模型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J].[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