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伽马刀放射治疗及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2

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伽马刀放射治疗及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

邹紫艳

(马鞍山八十六医院放疗中心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100)

摘要目的:分析伽马刀放射治疗及全脑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分为伽马刀放射治疗组及全脑放射治疗组(各组7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伽马刀放射治疗组1年生存利率为86.67%相比全脑放射治疗组的70.67%明显更高(p<0.05);伽马刀放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对比全脑放射治疗组的16%显著更低(p<0.05)。结论:伽马刀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疗效更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伽马刀放射;全脑放射;肺癌脑转移病灶;疗效

     肺癌脑转移是当前肺癌患者治疗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是临床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对肺癌患者的存活率造成严重威胁[1]。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中位生存期大概仅有1个月,而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大概半年,全脑放疗中位生存期则为3-6个月。为此,给予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临床最佳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意义重大[2]。本文作者对150例肺癌脑转移作出分析,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部分参考数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分为伽马刀放射治疗组及全脑放射治疗组,全部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验确诊为肺癌,且均经临床检查显示血象表现基本正常,同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已排除。伽马刀放射治疗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年龄23-86岁,平均(56.28±3.67)岁。全脑放射治疗组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龄24-87岁,平均(56.49±3.73)岁。组间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使用月亮神头体合一超级伽玛刀、西门子 MRI以及SUPER PLAN3.0,通过计划系统在计算机协助下将肿瘤轮廓勾画出来并计算出肿瘤体积,再应用伽马刀开展分次治疗,其中科学控制放射剂量,其中肿瘤边缘为30-40Gy、平均36.8Gy,边缘等剂量曲线控制在33%-78%,平均50%;共持续治疗60d。

     全脑放射治疗组:给予患者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脑放射治疗,科学将放射剂量控制在300cGy/次,治疗次数为5次/周,放射总剂量3000-4000cGy。由于放疗患者颅内肿块较大,应全脑放疗缩小肿块后再开展局部放射治疗,局部补充剂量大概1500cGy;共持续治疗60d。为了降低患者颅内压力,两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均分别给予5-10mg/d地塞米松或30-40mg/d甘露醇以及适当利尿剂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给予两组患者颅脑CT检查及MRI影像学诊断,重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详细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软件为工具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描述形式为百分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7%、15.58个月、72%,与全脑放射治疗组的84.0%、16.36个月、76%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1年生存利率为86.67%明显高于全脑放射治疗组的70.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n,%)

组别

n

近期疗效

中位生存期(月)

1年生存率

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

75

63(84.00)

16.36

65(86.67)

57(76.00)

全脑放射治疗组

75

62(82.67)

15.58

53(70.67)

54(72.00)

P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全脑放射治疗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顽固性脑水肿

骨髓抑制

颅内压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

伽马刀放射治疗组

75

0(0.00)

1(1.33)

2(2.67)

3(4.00)

全脑放射治疗组

75

2(2.667)

4(5.33)

6(8.00)

12(16.00)

P             -          -               -            -

<0.05

3.讨论

     全脑放疗通常使用在颅内发生弥漫性转移瘤并不具备手术指征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让超过一半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主要应用在预防及控制脑膜瘤生长,但是该疗法的疗程太长,不良反应更严重,无法保障临床疗效[3]。伽马刀放射治疗法不仅适合应在治疗各种脑部存在单发或者多发瘤,同时还适合应用在存在手术禁忌而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面,因为其可以开展定位治疗,目前临床主要讲该疗法使用在孤立的肿瘤治疗,效果较为理想[4]。伽马刀放射治疗法为微创手术之一,治疗时间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没有直接治疗死亡风险,并且治疗后若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情况时可以再次进行治疗[5]。本研究结果中,伽马刀放射治疗组1年生存利率为86.67%明显高于全脑放射治疗组的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马刀放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全脑放射治疗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采取伽马刀放射治疗的疗效更佳,安全可靠,但是因为脑肿瘤病情复杂多变,需要临床医生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范秋虹,孙春花,田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21,11(3):382-385.

[2]邹跃,张加望,马敏.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结合伽玛刀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21,11(9):1594.

[3]王碧云,杨海华,胡炜等.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递归分割分析2~3级的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7):500-503.

[4]程岩,王丽梅,张雪彬等.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7(6):378-379.

[5]蒙荣钦,李昌林,虞小林等.全脑放疗联合旋转式伽马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23,21(8):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