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张国友

佳木斯市第十七中学(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二中学)

黑龙江    建三江156300

摘要: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过对以往高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现状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主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方法上的转变,引导学生的能动性,使其能够在自主思考问题、探索数学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探讨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前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需要具备创新性的人才。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学生的基础能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育的前后可以更好的融入其中,进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提供给学生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1.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

1.1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冲动,并且能够让你进行数学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般会重视培养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所以要由此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目前来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养成,方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不断的拓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自主学习能力也强调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只要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加强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过程中要遵循学校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习的独立性,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找出问题,并用自学的方式去进行解题,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更好的确定学生不断向前,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其找出自身客观不足,既不过高的评价自己过低的评价自己,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2.1课前预习导入自主学习环节

随着教育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需要打造现代化的数学课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讲述,这样的教学型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教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门数学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给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去学习相对简单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法,提前整合好教学资源并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扎实的课前预习工作。为了保证预习效果,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问卷,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其他新颖的教学形式去进行自主思考。预习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价值和作用,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辅助工具书、教师发放的预习资料进行提前预习。掌握“当堂课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学生完成预习工作之后,教师还有给学生预留出一些作业,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他们的自主性。我们都知道,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更容易引起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扩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并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采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用提问的方法来活跃课堂的氛围,题目要有趣味性和探究性,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且产生求知欲,这能带动他们进行自主的思考与学习。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空间几何”的时候,教师会巧妙地设置“何为空间”“几何形体的构造特性”等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发掘知识的潜能,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情景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重新焕发生机,让他们专心于数学的学习,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目的。比如,在“椭圆定义”的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画一个椭圆,并把以前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过程,可以和学生探讨,当基点已定时,细绳长度变化对椭圆的形状有何影响,并藉由情境讨论,以提高学生对该概念的认识。情境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2.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在教学时应当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样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用这种创新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基于这一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多去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相关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创设具有数学逻辑的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使用并内化理论知识,体现出数学实用性优势,培养探究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分析生活中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事情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可提前准备教学工具,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分发一个黑色袋子,在袋子中装入数量相等的5个红球和5个黄球。教师作为实践主导者,对学生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完成相应任务。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从袋子中摸出2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个小组学生照做,并观察摸出的球是否与教师的要求一致。在这项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概率学原理,并且明白在摸球过程中,摸出什么球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能完全按照指令要求完成。同时,若教师要求学生摸出2个白球,则学生必然无法从袋子中摸出相应的球,则这便是必然事件。很显然,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并且在实践中体会数学魅力,从而慢慢形成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结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考虑的,如果能够让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匹配和融合,那么将会提升自学能力的培养效果,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都受益匪浅。反之,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够重视,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甚至会让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和教授,让学生明白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对数学学科有所帮助,甚至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极其密切。

参考文献:

[1]巫如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2021(45):86-87

[2]盛雪松.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