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以Z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3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以Z村为例

杨生祥 金辉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手段;是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迫切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机制、择准路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是当前基层干部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Z村基本情况

Z村距离滨海县城鲁丽短,东临沈海高速,南至淮河入海道,西接三烈村,北至坎振线。盐连高铁、S328省道、坎振线、东海大道穿境而过,村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84亩。“十三五”期间,Z村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1246户、4446人。近年来,借助位居城郊、交通便捷、水系畅通、土地肥沃、生态完好、史蕴丰厚、民风淳朴等独特优势,按照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Z村积极打造以农旅元素和高效农业相结合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开拓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径。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水美乡村、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Z村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要做法

一是推动富民强村。在村级经济发展上,整合各类资金7258.2万元资金,通过“党支部+龙头项目+农户”增收路径,着力增植“莓开颜笑草莓园”“千户万株蜜梨园”“美寨渔乐垂钓园”等集体经营项目,先后新上项目12个,今年预期收益达到250万元。在低收入农户增收上,着力构建“产业项目带动,促进就业增收”帮扶模式,扶持12户低收入农户发展大棚种植、畜禽养殖项目14个,户均年收入均突破2万元。村级经营的4个项目吸纳68名低收入农户务工创收;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协调介绍入企进城打工,已有78名低收入农户劳力走上非农就业岗位,月工资性收入达3000元左右。

二是建设水美乡村。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架设路灯105盏,栽植常绿景观苗木7万余株,新铺450米的水泥路,贯通东海大道、新建的Z新型社区和现代农业观光区,与此同时,高水准实施村庄立面及村内主干道出新工程,全面提升对外形象。实施农村康居提效工程,依托现有新型社区新扩100户。对自愿拆除旧房的低收入农户、五保户、低保户统一提供1套保障性住房,确保其安有所居。实施历史文化提质工程,挖掘Z寨文化资源,充实现代农旅元素,新建党群服务中心900平方米、文化礼堂4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5000平方米,村容面貌明显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三是打造文明新村。注入党建文化因素,融入红色基因传承,重抓文明新风倡树,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贤善好人”和“文明村庄”“文明户”创评活动,近年来,累计评比出各类先进典型268名。

2、主要成效

近年来,Z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扶贫工作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全力帮助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尊重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肌理,注重生态与乡村的融合,就地取材、就势造景,着力打造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的水美乡村的主题,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创建规划,高标准建成以采摘、垂钓、观光、休闲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观光区,形成“一核心、多景点、多环线”的农村生态旅游格局。

“红色家园”党群服务中心。2020年,街、村投入150万元,新建了860平方米的Z村党群服务中心,内含便民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道德讲堂、村史馆、文化广场、新风食堂等学习娱乐阵地,每年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百余次,在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外,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文化生活。

“莓开颜笑”草莓园。招引企业投建全村第一个高效设施农业,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援建,省人社厅帮扶资金出资20万购买全流程技术服务,2018-2022年村集体以技术入股获固定分红5万元/年。同时,新增2个固定和10个灵活就业岗位。

“千户万株”蜜梨园。村集体自主运营的第一个产业增收项目,2019年开始建设,帮扶资金投入120万元、东坎街道财政配套投入53.59万元,新建213亩梨园,新增管护用工8人,带动50人灵活就业。为弥补前期收益空白,在梨树下套种蔬菜,2022年初果期销售8000余斤,获净收入4万余元,现已进入丰果期,今年挂果销售净收入达30万元,新增管护用工8人,年收入可达到人均5万元,带动50人灵活就业,可增加年收1万余元。

“美寨渔乐”垂钓园。疏浚整合零散鱼塘水面,申请帮扶资金60万元,建成120亩垂钓园,增加村集体可经营资产,2019年10月已竣工,由村集体投苗养殖,提供垂钓开放业务,年收入可增加8万元。

“阳光玫瑰”葡萄园。总投资350万元,建成钢架大棚3个,面积11216平方米,2020年11月开始第一期种植,目前已形成以休闲观光、自主采摘、鲜果深加工、冷藏结合垂钓的综合性农场。采取“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逐渐形成一个以休闲观光、自主采摘、鲜果深加工、冷藏结合垂钓的综合性农场。。

“金色华年”社区农业园。利用村社合作契机,街道11个城市社区与Z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社区农业园,生产西兰花、西瓜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集科学性、时尚性、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百蔬菜园。目前已建成大棚西兰花种植基地300亩,每年创造集体增收90余万元,固定用工3人,人均收入达6万元/人,灵活用工200余人,人均收入1万余元。

四、Z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发展路径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大潮中,农村地区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能主动顺应时代融入市场经济,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往往满足于“有什么、就上什么”,有资产就租赁、有资源就发包,未能主动大胆地破难题、找门路,创造条件去兴办村级实体经济、产业项目和合作型企业,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项目规模小、产业无特色、经济效益低,在如何对接市场,用足资源、拓展空间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二是投资能力弱。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脆弱,缺乏发展物质支撑,尽管有好的机遇、好的项目,但都因“手中无米”,没钱投资,而无法新上经营项目,就连一些投资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微小项目,也因缺钱而搁浅,投资能力弱成了发展集体经济最大的“拦路虎”。

三是管理水平差。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严密的监管制度,由此导致产生“五有五不”现象,即: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资产但管理不善;有经营但效益不高;有平台但利用不足。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在资源发包、资产租赁以及新上实体项目的合作形式、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等关键环节上,缺乏原则性、民主性,往往还是“一人说了算”,常态化监管机制尚未建立。

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大部分村干部未能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应有位置,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基层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抓手。在县委发文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作出部署前,村干部的主要心思和精力,都集中用于日常工作推进落实上,而对为什么要发展集体经济、怎样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思考研究,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强。

二是创新创业动力不足。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不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谋路子,缺乏勇于担当精神、敢闯敢试胆识和创新实践智慧,不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有机遇不去牢牢把握、有资源不能很好运用,有经验不会借鉴应用。在村级日常运转用钱上,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不少村干部宁可四平八稳守着“穷摊子”,也不敢背水一战闯出“新天地”。主观上不求进取,怕担风险,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决心和内生动能。

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机制不活。未能立足村情实际,从长远发展、可持续增收的角度,探寻构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推进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产业培植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对“股份制合作”“村村合作”“村集体+经营大户+农户”以及“村企合作”、“村街合作”等多元化互补型经营模式缺少探索实践。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机制驱动,导致集体经济发展力度小、成效差。

四是破解制约因素方法不多。集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制约因素,特别是对集体实施的2000元以上项目,都必须上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运作,这从很大程度上,对村集体项目实施带来刚性制约。五是党建引领力不强。村级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站位低、谋划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着眼全局、立足实际,去抓谋划、抓推进、抓落实、促增收,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办领办集体经营项目,建立起“党建+企业+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五、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径对策

一是放大村有优势,发展资产资源型经济。一方面,对集体内的工业厂房和经营门市用房,在规范资产管理的前提下,采取发包租赁、资产入股或由集体自主经营等方式进行运作经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集体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盘活农民退宅还耕、集体荒地堆堤、河塘水面和土地整理剩溢面积等资源,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项目或畜禽渔类规模养殖,或以集体土地入股兴办精品农业示范园,以盘活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在这方面,Z村已成功实践,剩溢土地140亩,年增收30万元左右。

二是坚持多点联动,发展专业合作型经济。由村组织兴办农机合作社、农产品购销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村级经济合作组织,面向农民提供生产销售服务。此外,通过村户合作、村村合作、村街合作,新上一些小微工业项目、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和实体经营项目,构建一个横联纵接、多元合作发展,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三是充分挖掘潜能,发展现代服务型经济。探索发展城市经济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兴办物流、仓储、劳务、家政等服务企业,整合个体运输车辆、组建物流公司;组织富余劳动力务工,建立劳务公司;面向居家康养,成立家政服务公司等,多渠道组织创收。

四是做新人脉文化,发展农旅观光型经济。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名人文脉、沿河风光带等资源,组织兴办农耕旅游公司,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拉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是广纳贤才,强化人才支撑。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发展集体经济中去,实施大学生回归、外地能人回归、退休干部回归、专业人才回归的“四回归”工程,聚集新人才、选好领头雁、树立新乡贤、培育新农民,不断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