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难点及改进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3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难点及改进思路

刘边江

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摘  要:对照以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和2022年国家颁布最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作为研究参考;以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作为研究工具;以金沙洲部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找出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难点和改进方法的共性与差异性。旨在丰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的研究内容,彰显“区域特色”;在“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下,其体育课程教学时间、教法、学法等会有发的变化,进一步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合理、高效。

关键词:体育语健康课程标准 ;  困境; 路径

一、问题提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202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要做到的一个方面是消除过去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繁”、“浅”、“偏”、“断”等方面。要消除以往存在的不良现象、需要对体育课堂结构化体系进行重新建构,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逻辑清晰和系统连贯。针对落实国家最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金沙洲锦丰镇经济强镇地位,教育事业要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双减”背景下,对学校日常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好落实国家新课标要求?如何改进目前体育教学中实施困境?是体育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国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针对国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主要以国内知名学者及相关人员对国外同一领域发展现状而展开,主要专家有毛振明教授、季浏教授等等;主要研究的国家以美国(各个州制定课程标注、注重个性发展)、加拿大(注重生活技能)、日本(注重体育与保健)、英国(注重广度学习)韩国、澳大利亚、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所以在共同目标下呈现出不同的要求,各国都在致力于适合本国国情的体育教学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已经得到各国的公认,在各自的体育教学目标中都有所体现,对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发展个性和能力,各个国家在体育课程开发,课堂方面对比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国内同一领域相关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国体育教学杂志等文献资料中搜索、查找、查阅关于对中小学课程标准相关的研究发现:

一是研究人员构成多样性:涵盖中国学校体育教学领域知名专家(如潘绍伟教授、于素梅教授、毛振明教授、张洪潭教授等)、广大一线大中小学教师、硕博生毕业生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人员。

二是研究时间持久性:中国学校体育的专家、学者从健康标准解读、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回答、一线大中小学教师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近二十年的连续研究,表现出对中小学体育健康标准研究的持久性、深入性,尤其在2022年最新版本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更具有时代特征。

三是研究内容丰富性:通过对查找到的相关文献梳理,不难发现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中心展开的研究十分丰富,有综述类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创新发展策略可行性研究;从各个研究重点又具可分有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学法、教学内容选择、课程编制、课程评价、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等方面研究。

四是研究内容层次性:层次性主要从近二十年,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差异性角度出发,各区域遇到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具有层次高低的层次性,另有对国家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具有逐年改善、完善的层次性特点,如体育健康校本化课程开发、中小学衔接问题、体育核心素养问题以及教学、训练、比赛为主要思路的“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等。

五是研究痛点深刻性:在诸多研究资料中,研究重点侧重于新课标本身以及实施过程出现的难点和痛点,尤其是近三年,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体育核心素养等理念下,对存在的问题更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出现,如出现大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以来改变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过浅、衔接不好、学生十二年掌握不好一至两项运动项目等字眼。

    在诸多研究论述中,专家学者注重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设计研究以及出现问题研究、一线教师更加关切如何更好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及实施过程出现的难点,尤其提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校领导更加重视、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等。在对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背景下,除去共性分析其原因外,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可见新的2022年课程标准颁发和实施以后,其实施难点和改进研究将是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四、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通过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的研究,会进一步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浓厚程度、学习体育的动机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体育师资队伍和体育硬件条件是否达标展开细致的研究;通过不同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用科学的角度描述、归纳、总结、揭示当前体育教学的的难点,找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实施难点的应对策略,探究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大单元设计整体设置的基本规律,加快“落实立德树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更加突出体育课程教学向“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转变。

(二)实践价值:

挖掘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会、勤练、常赛”育人目标达成教学案例。促进金沙洲区域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水平提高、加强校级之间联系、总结强关于体育各方面的管理经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课质量以及学生的体育成绩,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实现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五、金沙洲区域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困境及对策

(一)小初衔接不紧密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不衔接,甚至一个班级一学教学内容衔接不够。

其次,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兴趣等方面培养、中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运动技能,尤其是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小学和初中出现大量“复性”“无效性”教学。

然而,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中学体育健康标准虽有不同,但不能作为不对接中学体育教学理由。

最终,出现高中体育教师怪初中体育教师专项技术太少,初中体育教师怪小学送上来学生身体素质太差等现象,完全不能够达到初中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因此,要加强体育课程“小初衔接”,小学和初中施行体育课程一体化教育,确保连贯性和递进性。解决以往小初之间出现“脱节”,连续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在既遵循人体运动基本规律,同时注重体育教学规律,以及最新改课精神等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材、教法、教学时间、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另外,涉及中小学体育教育“小初衔接”问题,第一,需要镇管办一盘棋牵头协调,现场办公,分析其问题根源,及时提出新举措,形成“小初衔接”机制。营造良好衔接局面。第二,中小学体育分管校长、教务人员统筹系统落实。第三,一线体育教师执行配合,形成网格化,逐步推进“小初衔接”,有管理、有落实、有监管、有考核等前提下,破局之势必然事半功倍。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

第一、金沙洲地区部分中小学校部分低年级体育教师依旧缺失,不齐。以文化课教师、代课教师兼任。

第二、金沙洲地区部分中小学校部分各学校体育教师在数量、年龄、专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大,不均衡态势。

第三、金沙洲地区主要泛指张家港市锦丰镇,镇上拥有中国百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和许多冶金工业园引进的众多小型新型企业,外地新市民子女的大量融入,家长素质的差异愈来愈大,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配足、配齐体育教师。

第四、徐伟[1 ]认为认为制约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因是“人”,包括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领导等教育相关利益者,外因是教育体制和学校体育政策。其中,教师因素至关重要,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因此,首先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不齐是当前首要问题,其次要解决各学校内师资力量结构优化问题,如年龄结构,专项教师协调,才能适应新课标“教会,勤练,长赛”要求。

(三)体育课堂教学不系统

目前,国家颁布新课标中重点强调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同时, 要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学练,掌握 所学的运动技能。要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 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如第一节课教排球的垫 球技术,第二节课教篮球的原地运球,第三节课教武术的马步冲拳 等,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 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以及调查本区域体育教师实际情况,一方面,体育教师学期教学之前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极参加上级对新课标解读的培训。另外,细化学期课时,计算出一学期完成健康体质测试,阴雨天,外出听课、调课等课时数,寻找出可以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时间周期。最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苦功夫,实践研究推进体育教学内容系统化。

(四)体育器材装备管理方式陈旧

从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情况看,体育器材装备往往被排在最后的位置进行补充说明,体育器材装备管理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又是薄弱环节。学生学练首先通过器材的吸引、接触、参与体验体育教学的教学情景下,逐渐对体育运动项目会有更直接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和强化,体育教学后续的学、练、训、赛会有更好的发展势头。

因此,体育器材充足,对培养学生兴趣、爱护器材、注意安全自我保护,正确使用器材、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等方面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驾驶,体育装备在体育教学中有必需、必备、必备齐的地位。

然后,笔者从工作经历和调研来看,金沙洲地区中小学体育装备存在差异,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在学校其他管理中处于地位不高现象。究其原因,第一,除了每年学校经费支出首先外,第二,体育教师体育器材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习惯缺失。导致部分学校延迟、推迟体育器材配足。第三、现代网络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脱节,未及时进行数据跟进,以及损耗,导致体育装备最终上报存在误差。

通过上述分析,由此可见,解决体育装备管理陈旧问题,重点还是在于管理意识、管理习惯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学生层面、学校层面,更为直接体现在体育教师身上。在当前,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双减、疫情防控,新课改伊始背景下,体育人当乘时代之风,发挥专业特长,为人师表,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尽心尽责,共筑强国梦。

参考文献

[1]徐伟,姚蕾,蔺新茂,周珂,丹娟,侯方方,余欣蔚.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来自基层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6,39(08):74-80

[2]于素梅.论一体化课程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J].体育学刊,2019,26(01):9-12.

[3]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5):65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