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挤压下的认知偏差—一则对听障孩子重新进行认知架构的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1

环境挤压下的认知偏差—一则对听障孩子重新进行认知架构的案例

冯轶君

(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浙江省 绍兴市 312000)

案例基本情况:邓某,听障,高二,女生。内向,对人冷漠,喜欢宅家,不喜欢小孩子,希望谈恋爱的对象是女孩子。

一、学校表现情况

该生在学校表现较好,与同学能友好相处,尊敬老师,平时能做好老师的小助手。但为人内向,喜怒不太形于色,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的印象都比较冷淡。

二、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家庭属于外来务工类型,租了一套比较小的房子,但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共有四人,最小一个是弟弟,她是大姐。平时生活环境比较拥挤,她得到父母的关注比较少,还得帮助父母照看弟妹。

三、社会关系调查

远离家乡,与亲戚来往并不多,又因为沟通不畅,她基本属于隐形状态。在学校还能与同学老师适当交往,放学后更喜欢宅家玩手机,与同学来往不多,社会关系相对单纯。

案例问题分析:

家庭的现状,让她对家庭生活充满恐惧,众多弟妹的吵闹,照顾弟妹的无奈,环境的拥挤,父母的忽视等等,让她对婚姻生活毫无期待。在一次主题为“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团辅课中,她提出希望恋爱对象是女性,老师问了她两次,她都是同一个回答。

咨询辅导过程:

第一次:运用叙事疗法

她走进咨询室,看到茶几上的绿植,露出了一丝笑容。请她在绿色沙发上坐下,她欣然坐下,但当我也坐下时,她本能地往旁边挪了一下,我略微把沙发挪开了一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正了身体。我问她现在的环境是否让她感到舒适,她点点头。接着,带着她做了五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在她较为松弛的状态下,请她描述了她的成长故事。在描述的过程中,她始终皱着眉头。从她有记忆起,就跟着父母在外打工,经常搬房子,每一次的房子都很小,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后来妹妹和弟弟出生了,房子就显得更小了,房子里到处是人,有时都喘不过气来。写作业的时候,妹妹和弟弟就会来捣乱。爸爸妈妈不是在忙着工作,就是态度恶劣地让她管好妹妹和弟弟。我问她这种拥挤的感觉是不是让她很讨厌?她说是的。同样是房间,家里和咨询室,哪里让她更舒服?她毫不犹豫地说咨询室舒服的。这种拥挤的感觉,如果把它当作一个人或物品,请她说说是什么?她想了很久说像老虎,她说弟弟妹妹让人很烦,像老虎,这种感觉也像老虎。我问她是否除了烦,还有害怕的感觉,她连忙说是的。我再问她当老虎来临或即将来临时,她是怎么做的。她告诉我“躲起来”,即采用回避的态度。

f635c7b2d02d4380e98586554867c83第二次咨询:运用叙事疗法+OH卡牌

在一次OH卡牌的团辅中,以“我的家庭”为主题,该生抽到了这张图卡。她描述了看着这张图卡的感受:看着这张图片,让她想到了自己家里也是这样的,爸爸妈妈生了太多孩子,就像图上密密麻麻的蚂蚁似的,让人心烦。我问她,妹妹和弟弟有没有可爱的时候,她说有是有的,但很少很少。我再问她,这些蚂蚁之间还是有空隙的,就像你和家人一样,虽然家比较小,比较拥挤,但还是有自己的位置的,对吗?她点点头。然后,我又让她想象一下,如果树的那边有一大块糖,是一只蚂蚁搬得快呢,还是一群蚂蚁搬得快。她马上说是一群蚂蚁搬得快。再让她回忆一下,和家人一起完成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她讲了一起做家务的事情,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努力,还是很开心的,弟弟妹妹也能帮上忙了。帮助她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支持力量。

58f6f2af35f41aa83637d0f3ef86101第三次咨询:运用叙事疗法+OH卡牌

在一次以“恋爱”为主题的OH卡牌团辅中,该生抽到了这张图卡。她在团辅时,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让她想好了来办公室找我,临近放学时,她主动来找我了。她描述了看着这张图卡的感受:迷茫,第一感觉很迷茫。刚才上课时,她说了选择女孩子为恋爱对象。但结婚还是选男孩子,孩子嘛最多生两个,绝对不要像父母那样生这么多孩子,太烦了。但静下心来想想,就像图片一样,虽然一开始迷茫了,但慢慢的还是清晰起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引导她进行了自我觉察,引起认知冲突,进而重新架构认知。

效果评估反思:

孩子的认知现状与她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她成长的环境不稳定——经常搬家,拥挤——家里成员太多,特别是兄弟姐妹比较多,嘈杂——弟妹比较小,比较吵闹,被忽视——她是大姐,父母关注她比较少,却需要她帮忙照顾弟妹……在这样的环境挤压之下,孩子对家庭生活产生了对比错误判断,她通过简单对比来进行了判断。如果和男人一起组建家庭,就会过父母一样的生活,漂泊、拥挤、嘈杂、忽视等都是让她厌恶的、害怕的。但如果和同性一起生活就不会生这么多孩子,就不用过这样的生活。于她而言,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婚姻生活并没有很明晰的认知。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被这些心理认知偏差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不了解,于是它们就会悄悄起作用。而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些心理认知有偏差,在自己产生想法时,或之后,有意识地思考,并避免它们的影响,就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认知准确度。比如,可以引导案例中的孩子去思考,稳定的工作是否可以避免漂泊,那我们就可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才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孩子生得少是否可以避免嘈杂与吵闹,而我们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等。通过三次辅导,孩子逐渐明晰自己的认知偏差,进而进行重新架构,这基本是通过她自己的内部力量进行的认知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