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水君

叙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进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分析其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收集96例脑出血病患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常规开颅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IL-6、CRP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治疗后DD、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采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微创手术)相较于常规开颅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这意味着微创手术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静脉溶栓;神经功能;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常伴随着高度的致残和死亡风险。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1]。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常规开颅手术,但这些方法可能伴随着较高的创伤性和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在脑出血治疗中崭露头角。其中,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3]。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的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特别关注了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将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实验组纳入48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9-74岁,均值(62.79±3.56)岁。另外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40-76岁,均值(62.48±3.60)岁。

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分析,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开颅操作,在显微镜下将患者血肿清除,并且对患者进行充分止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决定是否需要采用去除骨瓣,降低颅内压。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采用微创软通道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CT检查,确定血肿位置,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穿刺点选择应避开重要血管和脑部功能区域,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通过颅钻钻入,逐渐向血肿部位推进,连接引流管将血肿液体抽出;在清除血肿块时,应采取粉碎器先进行粉碎,在清洗后通过引流管排出;注入尿激酶对血肿进行冲洗;术后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

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定位血肿,测量血肿体积,估算出血量,对于大量出血>50ml及中线偏移明显,瞳孔散大患者,不适宜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对于出血量<50ml及中线偏移或不偏移,瞳孔正常或散大,适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根据头颅CT或3D slicer对血肿定位,常规采用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3cm,额中回入路,切开皮肤,颅骨钻钻孔,铣刀扩大颅孔致4cm大小,切硬脑膜并以双极电凝止血,剪开软脑膜,穿刺方向为两耳连线交点,入血肿腔后置入脑组织扩张器及神经内镜工作套件,直视下探查血肿腔,进行有顺序的血肿吸除,血肿吸除困难的可进行碎吸,对于活动性出血电凝止血,术中观察脑组织塌陷、脑搏动情况,术后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于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IL-6、CRP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治疗后DD、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比较(,n=48)

组别

DD(μg/mL)

IL-6(ng/L)

CR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0.78±0.25

0.25±0.02*

85.98±3.58

72.63±16.21

10.63±0.48

8.6±2.1

对照组

0.81±0.33

0.48±0.21*

85.96±3.61

61.63±12.03

10.59±0.36

3.1±0.3

t值

0.248

11.237

0.357

14.593

0.392

0.599

P值

0.361

0.000

0.186

0.000

0.519

0.25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通常由于脑内血管破裂或血管畸形破裂导致大量血液进入脑组织,压迫周围脑结构,引发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甚至可导致昏迷和死亡。因此,脑出血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开颅手术,该方法通过切开患者的头骨来清除血肿,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和颅内压控制[4]。然而,常规开颅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可能导致并发症,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或穿刺的方式进入颅内,清除脑出血部位的血肿,以减少手术创伤和颅内感染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术后恢复速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的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特别关注了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微创手术可能对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有望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通常只需要一个较小的切口或穿刺,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而言,患者的头颅和脑组织受到的损伤更小,术后愈合更快,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以更精确地清除脑出血部位的血肿,减轻了颅内压的增加,有助于避免脑组织受到额外的损害。

总之,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较小的手术创伤、较少的感染风险、更快的康复、更好的美容效果等。这种微创手术为脑出血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

考文献

[1]许耀伟,李永明,左敏现,刘琴. 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2023,34(13):1856-1860.

[2]周业. 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 大医生,2023,8(11):119-121.

[3]石荣文,石祥飞,王德勇.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及颅脑损伤患者的微创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3,42(14):18-21.

[4]丁韶山,孙德州,张军普.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2022,42(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