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陈龙珠

广东省深圳市平湖外国语学校 518111

一  课程内容要求及解读

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课标内容要求中,“说明”是行为动词,“结合实例”是行为条件,“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是认知内容可以确定的是,在本条内容要求中,学生所要达到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2]

内容要求中的“说明”有三层含义:①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城乡景观的概念,景观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大尺度如聚落,中尺度如城市空间轴线,小尺度如村里的祠堂;[3]②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概念,感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将抽象的地域文化相对具体化;③学生能够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说出实体要素景观在地域文化上的体现。景观是实体要素,其位置体现的地域性,以区域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思考景观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体现该地域的文化属性,经过时间的浸润形成并体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也在不断影响和提升景观的可观性,可以预见未来景观是被传承、创新、重视,还是被忽视、被消失。

二  教材分析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的新增添内容,本章内容介绍城镇化概念、进程,在此基础上在再去看区域文化和城乡景观,这使得学生提高了对城镇化的认知,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适应地理特征具有功能性和象征意义的景观和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为城镇化注入了灵魂,说明清楚区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深刻且全面的理解城镇化内涵和外延。

三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带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能让学生从感官到心里对文化产生共鸣,用VR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实例,以及大量的地域图片资料和背景,丰富课堂内容和情境,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有助于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概念,将抽象的文化与地域联系起来。

学生对于地域文化是如何体现理解是有难度的,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从显性的、小切口实体要素城乡景观的角度,本文最主要从鹤湖新居建筑的景观,感受到隐性的、抽象的地域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影响的产物。景观是无处不见的,被时间所留下的景观可以体现地域文化,被留下,被传承是因景观在特定的地域具备适应自理环境的功能,具有象征意义的,在这些方面体现地域文化。这里使用了龙岗客家围--鹤湖新居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案例,选取经典且被学生欣赏的案例,实施过程中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说出地域文化和景观的概念,教学难重点是抽象的文地域化如何在景观有所体现,从时空角度两者之间如何互相影响。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策略:选取建筑景观--龙岗鹤湖新居实地考察,让学生能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进而能理解文化,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利用VR技术展示,信息技术带领学生重游鹤湖新居,让学生体会到移民文化对景观的影响,建筑景观体现了礼制、家族精神等文化;选取乡村景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案例,红河县根据地形特点,人们将山区进行改造,形成梯田景观,梯田在功能上体现了农耕文化,根据气候的特点形成了特定的分水制度文化,梯田景观体现了人地协调的价值文化和精神文化,长期的形成的红河哈尼族文化不断影响并且提升着梯田景观,梯田景观在长时间文化沁润下也在不断传承和创新。案例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区域文化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导入

(一)作业调查点评

【导入】:

V]JNE~R)6RSJ6PA}2URDH$9点评:同学们调查了不同的区域(从龙岗、南山到河源、杭州、湖北)的景观,也解释了景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还提到了景观保护的情况,调查做的都非常的扎实。下面我们来学习景观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作业调查为导入,让学生有参与感,从学生的作业入手让学生对景观有个初步的认识。

引入概念

(二)客家文化的初步认知

【活动】:

广东地区有三大文化区,珠三角和周边的广府文化,广东东部沿海的潮汕文化,粤东北地区的客家文化,经调查我们班有8位同学都是客家人,我们所在的区域也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浸润,请大家举例客家文化指的是什么?在深圳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客家文化?

【回答】:

梅县客语,客家菜(梅菜扣肉,酿豆腐),客家酿酒,客家山歌,围龙屋...

让学生从感知地域文化入手,结合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认识客家文化的多样性。初步感知建筑、饮食、服饰等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概念讲解

(三)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的含义

【过渡】:什么是区域文化呢?

【学生】:地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 (物质文化)、社会制度组织(制度文化) 、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精神文化[1]

【讲解】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在不同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会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等。

【举例】把你的家庭作为一个区域,经过很长时间家人对于环境的适应,长期就会形成的饮食、语言、金钱观、价值观、制度文化等家庭文化。区域环境的不同是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关键。

从客家文化入手,让学生能理解区域自然环境不同,人类生产和生活就不同,形成的地域文化就不同,体现在景观上就不同。区域性的差异是两者关系的关键。

概念讲解

(四)城乡景观

【讲解】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注意】不是每一种景观都能体现地域文化,如果不具备功能性和象征意义就可能被忽视,被摒弃,这是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

【提问】中国和世界的特色民居景观有什么?他们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KE[JFC00VP6_ICH_OMRHKF

UYLWTCT_]T8Q57LIVWWN5SO

【讲解】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民居是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人们在适应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民居景观可以体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提升民居的审美。

这里从民居景观的角度来切入,景观如何体现地域文化,景观具备适应自然的功能和所代表的的象征意义(价值观、审美情趣)就能体现地域文化。从世界尺度,长时间尺度来思考景观是否能被保护、被忽视、被摒弃的原因,是看景观能够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

(五)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

【讲解】景观可以在功能和意义体现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影响并提升城乡景观,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关系。

【举例】将家庭作为一个区域,家庭里的装饰摆件是景观,景观(装饰摆件)可以体现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可以影响并提升景观(装饰摆件),越能够代表家庭核心文化的,具有功能性和象征意义的会留的更持久。

显性景观的功能和意义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比喻教学让学生更能形象的理解。

案例探究

(六)感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以鹤湖新居为例)

【互动】课前展开对龙岗客家围--鹤湖新居的实地调查,鹤湖新居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面积25000平方米,由月池、禾坪围屋三部分组成,于乾隆年间从兴宁经惠州至龙岗,这一罗氏支脉经多年发展成当地望族,人称“龙岗罗”,小组对客家围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调查,讨论并上台展示结果,课上展开基于AR技术的鹤湖新居的影像,应用AR技术引导同学认知思考:

1.客家人在广东地区为什么称为粤东地区的“客人”?客家人分布在什么区域?

2.客家人对聚落的选址条件?

3.通过对鹤湖新居的了解,为什么客家建筑多以灰、黑、白色调为主,客家人的衣服也多以蓝黑为主?

4.鹤湖新居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5.鹤湖新居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6.中国建筑提示我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建筑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小组1: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并且远离当地原住族群的外来居民,大多是中原的“战争难民”,故称为“客人”。分布:闽粤赣交界地带,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北围龙屋,这三个区域按顺序不断演变发展的。

IMG_5081IMG_5082IMG_5083

           图1: 6次大迁移示意图

小组2:选址在山区,在山地盆地,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处,利于聚落居住,土壤肥沃;在山区选在地势灾害少,洪涝灾害少;选在阳坡,缓坡适宜耕作的区域。

GL97HMPMLP]F3AXM{6XN8%M

小组3:颜色的使用具有等级性,有严格的制度文化,灰黑蓝都是平民使用的颜色,从建筑和服饰色彩都非常低调。

小组4:内外两围环套而成,内围呈“回”等形式的围状建筑,类似“方形堡垒”。外围无窗户,封闭性强,抵御外敌、山洪和野兽。内部空间前堂后寝,中轴对称,以祠堂为中心,正厅高敞,主次分明。阁、楼、厅、堂、房、廊、院、天井等建筑关联,守望相联,为家族之城之间联系提供纽带[6]

小组5:从建筑结构来看,高墙府邸,深藏并恪守中原文化,是家族团结观念的深入表达,天圆地方,外刚内柔,礼仪尊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建筑材料来看,土墙和蠡壳窗屏都来于沿海的环境并融入自然,体现了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文化;从建筑规模和服饰来看,男女老少多穿织布机制成的衣服,以蓝黑为主具有看重功能,崇尚简朴,摒弃奢华的特点,体现了族群生存意识及开拓的精神文化。

小组6:①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突出城市的特色,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②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展现风土人情,力求体现尊重自然、社会公平、生态文明等理念。

从学生的实地考察入手,从分布到选址深入体会客家人对环境的适应。对龙岗鹤湖新居的实地考察认识来初步体验地域文化的概念。

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客家人为了融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家族之城,形成了独特建筑结构,不断地迁移形成了具有地域底色的建筑文化和客家语系,从显性的建筑景观和服饰入手,让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景观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案例探究

(六)感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

【互动】展开基于AR技术的红河哈尼梯田山体影像,引导同学应用AR技术探索,阅读课本回答:

  1. 为什么这里叫做红河哈尼梯田?
  2. 梯田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尺度下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3.梯田的功能是什么 ?

4.山上超过一定海拔高度保留了大片森林,这些森林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什么理念?

5.根据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思考如何让每家每户都能分到水来种植水稻呢?

6.说明哈尼族“村寨、梯田、森林、水系”四大景观的布局示意图,如此布局的优势?[3]

回答:1.红河州元阳县山区哈尼族

      2.中国西南和红河县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生产生活(农耕文化)

4.涵养水源的宝库,体现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文化)

5.用水、用地制度(景观体现的制度文化)

6.人地协调,价值观、审美情趣

总结:梯田景观的功能和意义来具体体现这里的地域文化。

梯田景观的出现形成了分水制度文化,梯田中水渠系统闪耀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光芒。

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视频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民族自豪感。

用问题链的形式充分的让学生互动起来,梯田是中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形式,体现了农耕文化。

梯田景观象征着人民勤劳的品质,也在审美情趣上的有所体现。

(七)总结

 

 

 

 

 

 

【讲解】不同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特征不同,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形成了一定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特定区域的语言和景观。不同空间尺度的和范围的景观,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和象征意义,在这些方面体现着地域文化,适应地域文化的景观才会被留下,地域文化也在不断提升着自然景观。

城镇景观的设计中,能够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多样灿烂文化的景观才是最应该被保护和传承下去的。

六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让学生理解建筑景观和梯田农耕景观是区域文化影响的结果,区域文化影响和提升景观,景观体现地域文化,力求寻找一般范式,加深两者之间关系的了解。对于案例的选择是应该以被学生欣赏还是被老师欣赏,是精彩案例还是经典案例,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龙岗客家围龙屋鹤湖新居,实地考察的前期准备还需要更加明确方便能够感受文化,考察时如何让学生体验文化,以及课后对于本节课的评价都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何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保持文化独特性的重要性,具体怎么去传承的做法需加强。

参考文献

[1]吴春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J]. 地理教学,2022,(17):31-35.

[2]祝琳,何红.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4):63-66.

[3]韦芝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76-77.

[4]叶慧.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问题式教学的思考——以地理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J]. 地理教育,2021,(09):41-43.

[5]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14.

[6]杨帅. 广东梅县客家围龙屋空间建筑特色及演变方式[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