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龚艳琼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云南安宁  653100

摘要:随着高校会计专业的不断扩张,会让各大高校对人才的供给大于企业实际对人才的需求,让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对会计专业的“就业困难”进行深入研究。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长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这并非惟一、真正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双方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联系,无法提供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会计人才。因此,本文从企业对会计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方面入手,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校企结合、“无缝”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培养模式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企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人才,但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更不能形成会计专业特色。为此,本文认为,通过对目前会计专业所需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分析,找到当前会计专业所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并加以剖析,从而对现有会计专业所需人才进行培养,使之与企业所需人才形成“无缝”链接,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一、校企双方提高重视、加强沟通

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学生甚至国家政府部门一起努力,全方位配合,实现校企人才供需“无缝”对接机制的顺利实施。现在,许多学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概念都有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校企合作就是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校提供实习人员,但是没有建立起与校企合作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以及实践计划,这就使得校企合作的价值大大降低。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企业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件对企业和学校都有好处的事情。其次,双方应该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并加强内部沟通交流,进而制定出一套以学校、学生和企业为基础,科学完整的合作模式以及规章制度。

二、让高校师走进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企业和学校已经开展交流合作,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学生的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是把两者分开,造成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而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也没有相关会计工作经验,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努力,让高校教师走进企业,这样既能给缺少专业理论指导的企业带来理论知识指导,也能让高校教师获得较为直接的工作经验,了解目前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哪些财务问题,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完善。此外,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基础上,高校会计学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知识转移能力。

因在具体实践中,许多高校教师认为,走进基层与写论文评职称的工作没有可比性,不愿积极走进基层。针对这种状况,高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应从原来的学术性教师走向多元型教师。学校可以把会计学教师分为学术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实践型教师等,使学校既有科研,又有学术,又有实践,以适应企业的各种发展需求,实现“无缝”校企合作。

三、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在培养教学目标方面,重视理论,忽视实际应用,以知识和能力为导向,而企业想要形成一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需求。要实现“无缝”的校企合作,就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所以,教师需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从学校或者企业的角度来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把企业需求与学生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设计出一套科学、操作性较强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培养目标加以明确,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最终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都满意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校企合作开展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意义深远,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分析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如有不合适之处,需妥善处理,及时调整完善。

四、完善评价模式和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已不能满足目前校企合作实际需要,必须建立多种评价考核方式。引入企业外部评价,形成“双轨道”评价体系,即学校内部评价与企业外部评价相互结合。学校内部评价的目标既包含教师部分,也包含学生部分。对于教师的学校内部评价,应该降低论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增加对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的评价比例,并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开展具体实践活动。在学生方面,学校应该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社会实践,将不准予学生毕业。因此,要将激励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达到企业对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实现真正的无缝链接。传统教学方法以填鸭式和一言堂为主,这种方法落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变革,将角色扮演法、角色转换法、问题讨论法和学生问答法、项目教学法注、案例教学法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关注之外,还要加强对有关学科的管理和学习,充实并扩大高校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务知识体系,推动会计知识的转移和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行校企“无缝”衔接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进而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缓解当前就业市场压力。但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需要社会、学校、企业三方通力合作,尽快实现高校会计专业校企“无缝”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宁哲,程爱民.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改革的思考[J].矿冶,2005(2).

[2]高淑东,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3]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

作者简介:龚艳琼(1984年8月—),女,汉族,云南玉溪市人,西南财经大学本科,云南理工职业学院财务处财务管理,研究方向:高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